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為什麼總是無法拒絕孩子

滿足孩子or拒絕孩子?有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8歲的樂樂和媽媽一起逛商場, 看到了一輛超級豪華的賽車:“媽媽, 我要!您給我買下吧”。 媽媽看了看價錢, 冷冷地說:“不買!”樂樂很不開心, 又哭又鬧。 媽媽覺得很沒面子, 強拉硬拽地把哭泣中的樂樂拖走了。

6歲的艾艾和奶奶一起逛商場, 看到了好朋友樂樂玩的新上市的芭比娃娃, 非要買。 奶奶從老家來, 第一次和孫女逛商場, 就覺得別的孩子有, 自己家的孫女也必須有, 也不顧及家裡已經有很多娃娃玩具, 又很“爽快”地買下了。

這樣的場景, 你碰到過嗎?

Advertisiment

一味地拒絕孩子, 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變得自卑, 影響親子關係;滿足孩子, 會讓孩子失了分寸, 不知道規則, 變得自私自利。

怎樣拒絕孩子更有效? 怎樣有的放矢地滿足孩子?這是一門需要修煉藝術。

溫柔而堅定的拒絕

一味的拒絕孩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一味的滿足又可能會滋生孩子的任性。

拒絕孩子不合理要求並不是拒絕孩子, 而是用拒絕的方式説明孩子更好的成長, 同時讓孩子學會去處理自己的事情, 提高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拒絕孩子不合理要求的時候, 要講清楚拒絕的理由, 但依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在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時, 有三個重要原則:

1、立規矩, 講原則;

2、拒絕的態度要溫柔而堅定

Advertisiment

3、不傷人, 不傷己, 不傷害環境。

比如說帶孩子去商場前, 就和孩子定好規則, 不能隨意的要玩具。 當我們拒絕孩子時, 拒絕的態度要明確也要溫柔, 最後最重要的是拒絕要給出充分的理由, 不要傷到孩子, 拒絕要及時, 該拒絕時不拒絕, 結果傷到自己, 也是不可取的。

可以參考的回應方式:“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但是你不可以把杯子摔到地上”; “小烏龜死了, 你很傷心, 那你需要我做些什麼呢?”

滿足需要適度和恰當

滿足的原則有三個:

1、接受孩子的情感, 並不縱容孩子的行為

2、有節制的滿足

3、滿足不了的事情不騙孩子

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 家長可以:

1、有技巧的滿足:更大限度的激發孩子內部動力

2、滿足不用孩子的“乖”來獲取

Advertisiment

3、學會延遲滿足, 培養孩子自控力

20世紀70年代, 在心理學家沃爾特·蜜雪兒的組織下, 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人員給4歲的孩子一顆好吃的軟糖, 並告訴孩子可以吃糖。 但是如果馬上吃掉的話, 那麼只能吃一顆軟糖;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的話, 就能吃到兩顆。 然後, 實驗人員離開。 20年後, 做追蹤調查, 發現當年“能夠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 也就是“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 在青春期的表現更出色。

這就是在心理學中大名鼎鼎的“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人, 可以有更好的自控能力。 能夠有更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有些家長在教養過程中, 刻意的去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卻忽視了“延遲滿足”的內在邏輯,

Advertisiment
反而對孩子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正確的延遲滿足, 家長可以這樣做:對可以滿足的事, 延遲的同時告訴孩子原因。

這樣, 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媽媽理解的, 知道媽媽在為了滿足自己而忙碌, 整個等待過程中媽媽都和自己在一起……雖然孩子可能會因為不耐煩而哭鬧幾聲, 但他會漸漸明白, 等待是有原因的, 他需要等待。

面對孩子的要求, 到底是該拒絕還是該滿足, 這道題, 家長們會做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