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來聽聽父親講述成功家庭教子經

蔡笑晚, 一個平凡的父親。

他的六個孩子中五個是海外博士, 一個是碩士的教育神話, 讓他聲名遠揚, 被媒體譽為“人才魔術師”。

“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經營”是蔡笑晚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為了把子女們培養成材, 蔡笑晚犧牲了一些別人不願犧牲或不敢犧牲的東西, 嘗試了一些別人沒有想到或不敢想的事情。 歷經六年增刪、修改, 使該書成為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子書, 也是一部難得的容納諸多教子實踐、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實踐讀本。

蔡笑晚在總結自己的教子經驗時說, “我的教育方法概括起來有三條:一條是早教,

Advertisiment
重視孩子三歲前的智力訓練, 為孩子打好學習基礎。 第二條是立志, 讓孩子從小就有大的志向, 心胸開闊、積極上進。 第三條是培養好的學習方法, 我教育孩子側重的不是具體知識, 而是學習方法, 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平時蔡笑晚鼓勵孩子們自學、趕進度, 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爭取更多的時間。 “世界上一切勝利都可以歸結為時間上的勝利。 現代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小時候的一年比成人後的一年對人生的發展更加重要, 因此要更加珍惜。 ”

在這樣的觀念下, 他的6名子女大多在6歲以前就入校讀書, 並多次跳級。 天文15歲念大學, 19歲讀研究生, 21歲開始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天武14歲讀中科大少年班,

Advertisiment
18歲由國家公派赴美攻讀博士研究生;天西22歲拿到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然而學校並不都贊同蔡笑晚的做法, 認為跳級打破了教學常規, 是揠苗助長, 一般不予鼓勵。 對此蔡笑晚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有了早期教育, 我的孩子智力發育水準跟其他孩子不同, 硬把他們固定在同一個班級裡面是浪費時間。 ”

從孩子一個個走出國門直到現在, 蔡家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很多父母向蔡笑晚諮詢取經, 還把孩子送來請他輔導。 “我指導的孩子可能有上百個了, 其中最優秀的一個在劍橋大學讀了博士後。 ”

蔡笑晚一直堅持寫日記, 幾乎篇篇都與孩子的成長教育有關。 他還給每個孩子從小建立了檔案, 將成績單、錄取通知書、獎狀、學習筆記、好作文,

Advertisiment
還有信件都收集起來。 蔡笑晚經常會拿出來看看, 對比孩子們的成績變化, 並且通過信件把握他們的心態變化。

子女們也非常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 大兒子博士典禮後給蔡笑晚來信說, 他的博士帽有一半是父母的。 去年年底, 三個子女從美國募集到100萬元資金, 以蔡笑晚的名義在家鄉設立了“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 從今年起, 每年7月, “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將拿出5萬元人民幣獎勵當地的優秀高考生和品學兼優的貧困生。

蔡笑晚堅信, 把孩子培養成材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緊的人生事業, 而他的事業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在未來的歲月裡, 他願意把自己的精力貢獻給那些渴望成材的孩子們。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