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績越優秀的孩子,將來越需要擔心

01父母最重要的任務, 是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成人

我有兩個兒子。

兩個人好巧不巧都不怎麼熱中於學校課業, 但我從不曾命令他們“快去念書, 去寫作業”。

這是因為, 我個人並不認為學校教育有多大的價值。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

他們兩個果真都在十幾歲的時候, 從世人口中的安定軌道脫隊了。

我的次男廣樹從小便喜歡電玩。

國中時更變本加厲, 把學校的功課撇在一旁, 熱中於程式設計。

我特地讓他進可以直升大學的一貫制學校, 他卻說:要念電腦不能待在日本。

他不願去念附屬高中,

Advertisiment
自己找了一間美國的住宿制高中, 選擇去留學。

之後進了一所名校的電腦工程學系, 他又說沒東西可學了, 決定輟學。

長男創希也一樣。

原以為他會朝自己喜愛的化學之路前行, 但同樣也在大學時突然轉換跑道, 最後也沒有畢業。

這兩人現在都在幹什麼呢?

創希在二十多歲時自行創業, 是網路顧問公司CREATIVEHOPE的經營者, 底下約有四十五名員工。

廣樹則是提供遊戲開發仲介軟體的Unity技術公司日本區總監, 同時他也另開公司, 自己擔任社長, 大顯身手。

兩人雖然在學生時代繞了不少遠路, 但看來似乎都堅強地在這個嚴苛的時代生存下來了。

不管把他們丟到世界哪一個角落, 都活得下去。

就算是赤手空拳, 也能靠自己掙一口飯吃。

Advertisiment

我認為培養孩子這樣的“生存力”, 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02成績越優秀的孩子, 將來越需要擔心

二十一世紀是個沒人敢說“只要這麼做便行得通”, 沒人知道正確答案的時代。

換言之, 也就是“沒有答案的時代”。

在現今二十一世紀, 人們必須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斷, 從沒有路的情況中走出一條路來, 而那些受到良好“調教”, 一旦沒有答案和範本, 便什麼都無法做的人, 是最不具價值的一群人, “生存力”也最低。

因此, 就算孩子成績不佳, 父母也沒有哀歎的必要。

需要擔心的反倒是那些過度適應現代校園的優等生。

尤其是那些畢業于一流大學的學生, 你可以想見會是一場悲劇。

因為他們一直誤會自己是優秀的人才, 以致踏入社會後,

Advertisiment
更容易受強烈的反作用力打擊。

再加上他們“生存力”較弱, 倒下之後往往一蹶不振。

至今我已經看過好幾個這樣的高材生了。

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

在校成績優異的人出社會後之所以難以進步, 或許是因為他們抱有“我在學校已經學得夠多了”的誤會吧。

03父母是否混淆了“教育”與“調教”?

“不要這麼做, 不准那麼做”, 用這種方式管教孩子, 把孩子塞進既定的框架, 不讓他們踏出一步, 你是否認為這就是教育?

依我看, 這叫做“調教”, 和養成自主思考能力的“教育”似是而非。

然而, 我們一直讓孩子白天待在學校接受這樣的“調教”。

回到家後, 如果父母還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小孩子很難不變成被馴服的狗吧?

相反的, 父母親應該抱持的心態是去保護孩子的大腦,

Advertisiment
使他們免受試圖把孩子塞進既定框架的教育危害。

換句話說, 讓他們回復到人類原本的柔軟狀態, 可以靠本能來思考判斷的狀態。

比起被逼著做某件事, 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會比較有活力, 願意下工夫, 大腦也因此能夠獲得鍛煉。

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孩子, 找出他們在做什麼事情時最朝氣蓬勃, 得到答案後, 在家庭中為他們打造出適合的環境。

這種時候, 最好不要太介意做那件事是否對孩子的將來有所幫助, 或是孩子是否有那方面的才華。

重要的應該是:孩子為什麼會對那件事感興趣?為什麼會想做那件事?

只要能清楚掌握這些, 其他的事就不必操心了。

當然, 才華這種東西有總比沒有好,

Advertisiment
但絕不能以沒有才華這種理由來阻止孩子的發展。

因為就算天賦不夠, 只要有充沛的熱情, 便能催生出持續力。

04絕對要教給孩子的四個責任

無論孩子長大後“生存力”有多強, 如果他成為一個給家人或社會帶來困擾的成年人, 也只能說對這孩子的教養是失敗的。

因此, 不只是發展孩子的能力, 教導他們承擔責任, 也是父母重要的工作。

這些責任包括對自己人生應盡的責任;

如果有了家庭, 對家庭應盡的責任;

如果去公司上班, 對公司應盡的責任;

對國家的責任, 更進一步, 對社會、對全世界應盡的責任。

我雖然不會命令孩子去寫功課, 但從兒子還小的時候, 我便嚴格灌輸他們對自己、家庭、公司、國家社會的四個責任觀念。

所以,當次男說想去美國留學,不去念附屬高中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是的,我會負起那四個責任。

於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國。

說得極端一點,只要能肩負起這四個責任,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什麼工作,都能活得下去。

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學校卻完全沒有教,只能由父母來教導孩子了。

所以,當次男說想去美國留學,不去念附屬高中的時候,我問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是的,我會負起那四個責任。

於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國。

說得極端一點,只要能肩負起這四個責任,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從事什麼工作,都能活得下去。

然而,如此重要的做人道理,學校卻完全沒有教,只能由父母來教導孩子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