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孕期間若“黴菌”感染如何用藥

據調查, 約2/3的妊娠婦女罹患黴菌性陰☆禁☆道炎, 主要是因為婦女懷孕後陰☆禁☆道充血、分泌旺盛、外☆禁☆陰濕潤, 有利於黴菌生長, 所以很容易患黴菌性陰☆禁☆道炎。 如果患有輕度黴菌性陰☆禁☆道炎, 一般對懷孕無妨, 但如果是較重的陰☆禁☆道炎, 則應治癒後再懷孕。
孕婦患此病會出現外☆禁☆陰瘙癢、灼痛的症狀, 影響孕婦的工作和休息, 如不及時治療, 胎兒被感染後, 皮膚上會出現紅斑疹, 臍帶上出現黃色針尖樣斑, 若胎兒從陰☆禁☆道分娩, 則有2/3的新生兒發病—即出現鵝口瘡和臀紅。
但孕婦要注意的是, 在懷孕早期和中、晚期用藥應有所不同。
Advertisiment
懷孕早期由於胎兒正處於器官發育形成的重要時期, 此時藥物很容易對此有副作用, 專家此時多不主張患者使用栓劑和口服藥, 若患者症狀較輕, 最好先選擇一些中藥洗劑改善一下瘙癢症狀;若感染情況較嚴重, 可以進行陰☆禁☆道擦洗後, 再在陰☆禁☆道局部上栓劑, 但這一過程必須由醫院的婦產科護士完成, 以免用藥不慎給胎兒帶來不良影響。 中、晚期時候的用藥相對比較安全, 這時候應徹底解決問題。 專家建議口服藥、栓劑、洗劑三管齊下。
如“達克寧”栓1枚/天, 連續使用三天即可, 價格在二三十元左右, “凱妮汀”栓50多元一枚, 一般用一枚就可以, 最好在一周後再用一枚鞏固療效。 口服用的“麥咪喏”適合孕婦使用, 對胎兒比較安全,
Advertisiment
70多元一盒, 也是口服一周, 不過用前應先諮詢一下醫生。 外洗的洗劑目前市場上品種很多, 對孕婦而言, 外☆禁☆陰部的沖洗是允許的, 但陰☆禁☆道內的沖洗劑則是禁用的, 這很容易影響到胎兒。
為避免感染新生兒, 孕婦患黴菌性陰☆禁☆道炎時, 應選擇對胎兒無害的藥物進行局部治療, 操作須注意輕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