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

孕前做牙檢是必須進行的準備之一, 主要包括對牙周病、齲齒、冠周炎、殘根、殘冠等口腔問題的檢查, 這也是為胎兒排除危險的關鍵步驟, 不能省略。

什麼是口腔檢查

懷孕期間, 孕婦因為體內孕激素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更易出現牙齦出血、牙齒上火、牙齦炎、潰瘍等常見口腔問題。 研究發現,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孕婦的進食, 還會增加胎兒早產的可能性。 因此, 孕婦應該重視孕期口腔護理。 解決辦法:一是通過飲食調理, 注意均衡營養, 補充維生素和鈣質;二是堅持使用含亞錫-氟成分的牙膏刷牙能有效保護孕婦牙齒健康,

Advertisiment
從根源解決牙齦問題。

懷孕前, 女性除了要做內科、婦科等相關檢查外, 還要注意口腔檢查。 因為懷孕會引起許多生理變化, 孕婦患口腔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一旦孕期出現牙齒疼痛症狀, 多藥物都不能服用, 容易導致牙疼難忍, 對胎兒造成一定影響, 同時也會使孕婦情緒不穩定。

因此, 在懷孕前, 女性應提前進行全面的牙齒檢查, 發現牙病及時治療。 否則, 一旦在懷孕期間牙病發作, 往往只能做簡單處理, 等到懷孕4到6個月期間治療。 由於孕婦的牙齒疼痛, 往往無法確保食物的攝入量, 容易造成胎兒和孕婦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 同時, 由於牙痛引起的孕婦心情壓抑或煩躁, 也不利於胎兒的發育。

備孕應做哪些口腔檢查

Advertisiment

1、 牙齦炎和牙周炎

女性在懷孕後, 體內的雌性激素水準明顯上升, 尤其是黃體酮水準上升很高, 會使牙齦中血管增生, 血管的通透性增強, 容易誘發牙齦炎, 這被稱作“妊娠期牙齦炎”。 研究證實, 懷孕前未患牙齦炎的女性, 其懷孕後患“妊娠期牙齦炎”的比例和嚴重程度均大大降低;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女性, 懷孕後炎症會更加嚴重, 牙齦會出現增生、腫脹, 出血顯著, 個別的牙齦還會增生至腫瘤狀, 稱為“妊娠期齦瘤”, 極容易出血, 嚴重時還會妨礙進食。 另外, 患者牙周袋中細菌毒性增加, 對牙周骨組織的破壞也加重, 往往引起多顆牙齒的鬆動脫落。 如果是中度、重度的牙周炎, 孕婦生出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Advertisiment
所以, 懷孕前應該進行牙齦炎和牙周炎的檢查和系統治療。

2、 齲齒

孕前生理的改變和飲食習慣的變化, 以及對口腔護理的疏忽, 常常會加重蛀牙病情的發展。 一旦爆發急性牙髓炎或根尖炎, 不但會給孕婦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 而且服藥不慎也會給胎兒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有調查證明, 母親患有蛀牙, 生出的小寶寶患蛀牙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原因之一就是母親是嬰兒口腔中致蛀牙細菌的最早傳播者,孕婦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就可以通過母嬰垂直傳播。 所以, 懷孕以前治癒蛀牙無論對自己, 還是對小寶寶都是有好處的。

3、 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是指口腔中最後一顆磨牙, 由於受頜骨和其他牙齒的阻礙,

Advertisiment
不能完全萌出, 造成部分牙體被牙齦所覆蓋。 阻生智齒的牙體與牙齦之間存在較深的間隙(醫學上稱為“盲袋”), 容易積留食物殘渣, 導致細菌滋生、繁殖而直接引起急、慢性炎症, 就是通常說的“智齒冠周炎”。 由於智齒多在18歲以後萌出, 且智齒冠周炎又最容易發生在20~35歲之間, 而這個年齡段恰好是育齡女性選擇懷孕的時間, 所以要想防治這種病的發生, 就應該在孕前將口腔中阻生智齒拔除。

孕前牙齒檢查注意事項

①檢查牙齒是否潔淨。 要確保牙齒的潔淨, 否則懷孕後可能會因牙斑菌、牙結石過多而導致牙齒問題。 最好是能洗一次牙, 把口腔中的細菌去除掉, 保護牙齦。

②檢查是否有牙齦炎、牙周病等, 及時診治。

Advertisiment
女性在孕期時, 雌激素會迅速增加, 免疫力低, 牙齦中的血管會發生增生, 血管的通透性增強, 牙周組織變得更加敏感。 原本不太嚴重的牙齦、牙周疾病等, 會更加嚴重, 導致牙齒鬆動、牙周腫脹等, 易引發早產或導致新生兒低體重, 所以應在孕前就消滅這些潛在的隱患。

口腔保健怎麼做

◆每天早晚至少各刷一次牙。 用溫水、軟毛牙刷、含氟牙膏、450角、水準顫動、全面來刷, 刷牙時不宜用太大力氣, 這樣不見得會刷得更乾淨, 反而會損傷牙齒。 牙間隙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牙線進行徹底清潔。 牙刷3個月之內要更換。

◆刷牙後漱口不宜多。 以兩口為宜, 每次10秒鐘左右即可。 若漱口過多, 牙膏中對口腔健康有好處的東西, 如氟、磨光劑等就都吐掉了, 會減弱對牙齒的保健作用。

◆常漱口。飯後及吃零食後,一定要及時漱口,及時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這樣能及時得到醫生的口腔保健指導,但孕媽媽必須告訴醫生懷孕了,以避免X射線檢查等。

◆多吃蔬菜,少吃糖。吃糖多最容易患齲齒,可以生吃一些蔬菜,如芹菜、胡蘿蔔、黃瓜等,這樣對牙齒的健康很有益。

◆儘量不要因為牙病拔牙。孕期拔牙容易出血,拔牙時的麻醉干擾及疼痛容易導致流產和早產。

如果必須拔牙,應選擇在懷孕3~7個月期間進行。拔牙前要充分休息,消除情緒緊張;拔牙時麻醉要完善,避免引起孕媽媽疼痛;麻醉藥中不加腎上腺素;有習慣性流產、早產者禁忌拔牙。

會減弱對牙齒的保健作用。

◆常漱口。飯後及吃零食後,一定要及時漱口,及時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這樣能及時得到醫生的口腔保健指導,但孕媽媽必須告訴醫生懷孕了,以避免X射線檢查等。

◆多吃蔬菜,少吃糖。吃糖多最容易患齲齒,可以生吃一些蔬菜,如芹菜、胡蘿蔔、黃瓜等,這樣對牙齒的健康很有益。

◆儘量不要因為牙病拔牙。孕期拔牙容易出血,拔牙時的麻醉干擾及疼痛容易導致流產和早產。

如果必須拔牙,應選擇在懷孕3~7個月期間進行。拔牙前要充分休息,消除情緒緊張;拔牙時麻醉要完善,避免引起孕媽媽疼痛;麻醉藥中不加腎上腺素;有習慣性流產、早產者禁忌拔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