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性or理性?巧用左右腦幫生氣寶寶管理情緒

寶寶1歲以後逐漸懂得了利用情緒來表達不滿和發表抗議, 有的寶寶動不動只要他不順心就開始發脾氣, 甚至聲嘶力竭的大哭。 新手父母遇到寶寶無理生氣的時候, 往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但偏偏有些頑固的“生氣寶寶”在父母軟硬兼施之後還在表達不滿, 這個時候父母是會感性的區服, 還是理性的應對?而你會是哪一派型?


“生氣寶寶”不聽勸 媽媽別洩氣

隔代撐腰型

媽網網友cn8886:“我們兩歲多了 一不滿足就哭鬧 怕脾氣 把本想要的東西扔了, 真的很撓頭啊!奶奶天天寵著。 嘛都答應, 喝水要遞, 吃飯要喂的,

Advertisiment
看著就來氣!每一天我要充當那個“壞”媽媽 讓他自己吃飯 讓他自己去拿自己的東西 但是撒氣潑只能硬碰硬 哭上來 說嘛都不管用 愁啊!”

長輩疼愛孩子, 反而助長了寶寶在管理情緒上的不正之風, 讓寶寶覺得“爺爺奶奶最疼我, 我亂發脾氣他們也不會罵我”, 形成“只要發脾氣、只要哭鬧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思維, 久而久之, 皇帝病和公主病就養出來了。

完全放養型

媽網網友huihuian:“白天是阿姨和爺爺在家帶她, 阿姨沒啥經驗, 其實我也沒經驗, 不知道怎麼辦。 ”

寶寶生氣時, 父母沒有機會和寶寶互動對於本來就不知道怎樣表達和控制情緒的寶寶來說, 他們會更加無所適從。 即使父母沒有空, 也要和長輩或是保姆阿姨制定寶寶在生氣時應該怎麼做,

Advertisiment
完全放養型的方式不可取。


“生氣寶寶”不喜歡聽生硬的講理

闔家講理型

媽網網友b81125181:“現在孩子快3歲了能聽到說道理了, 姥姥會很慢的說明原因和結果, 然後其他家人也和姥姥一樣說, 他就知道這是必須的, 就不哭不鬧”

全家制定了應對寶寶生氣的方案, 和長輩形成統一陣線, 其中的關鍵是全家立場堅定並且按照方案靈活從容的應對, 讓寶寶冷靜下來, 和寶寶講道理是理智的對待方式。

上演武行型

媽網網友香水的百合:“我家女兒也很任性。 早在10個月的時候就扔我眼鏡, 我就打她手, 她拼命的哭, 我媽還把我數落一頓。 現在一歲4個月了, 會走了, 走到電視跟前把遙控器扔地上, 還非得摔出聲音才算完。

Advertisiment
我就繼續打她手。 ”

寶寶生氣丟東西, 媽媽既沒弄明白寶寶為什麼生氣, 也沒有和寶寶講道理, 直接動手的媽媽, 可別讓寶寶從此怕你, 還形成“武力可以解決問題”的觀念。

還有一型就是“生氣寶寶”可能還在和你慪氣, 你怎麼說他也不聽, 彼此就僵持在那裡, 無所適從。 其實寶寶的自我意識剛剛萌發, 並且還不會控制情緒, 不懂得無理的要求是絕對不能滿足的。 硬憋著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對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沒有好處的。 這個時候, 新手父母不如試試這個方法。


巧用左右腦分工, 用思維轉換的方法調節情緒

利用寶寶左右腦, 轉移注意力

我們都知道人有左腦和右腦, 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博士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

Advertisiment
證實了大腦不對稱的“左右腦”分工理論, 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那麼我們知道, 正常人的大腦分為2個半球, 通常情況下, 大腦作為一個整體來工作, 來自外界的資訊瞬間經過左右腦共同合作完成控制人的行為。 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 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 當寶貝發脾氣的時候, 是控制形象思維和情感的右腦開始搗蛋了, 所以寶貝又哭又鬧。 這時, 我們就要利用左腦的邏輯思維將他由感性的一邊拉到理智的一邊。

不妨來看看媽網網友煙鎖池塘柳84是怎麼做的:“昨天在家裡做飯的時候, 寶貝非要在廚房玩, 他現在對於垃圾桶和廚房的各種抽屜櫃門都非常感興趣。 我不讓他在廚房玩, 他竟然跟我發飆,

Advertisiment
企圖用哭鬧來威脅震懾我。 我對寶寶說:去客廳把氣球給媽媽拿過來吧。 寶寶收起眼淚, 搖搖晃晃的走到客廳去找氣球。 一會兒, 他就興高采烈的把氣球給我找來了, 我親親他, 表揚了他。 寶寶開心地手舞足蹈, 於是我又對他發出了第二個指令:你可以把氣球送回去, 給媽媽把手鈴拿來。 他搖搖擺擺的又去了。 ”


寶寶生氣, 讓他做一些有條理的事情, 並給予安慰

左腦是用來進行邏輯思維, 控制理性活動的。 她讓寶寶去找氣球, 這是一條指令, 寶寶要通過大腦來分析:1、媽媽讓我去找氣球, 我要完成媽媽的指令;2、我要找到氣球, 氣球在哪裡呢?3、給球定位, 球在客廳裡;4、我要給媽媽拿來。 當寶寶完成這個指令的時候, 媽媽及時給予了表揚, 讓孩子感覺到了媽媽給予的關懷,給孩子“他是一個可以幫媽媽做事的棒小孩”的暗示。

左右腦分別掌握著思維的感性和理性,也就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當“生氣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他的右腦活動占了上風,這個時候引導寶寶做一些以左腦活動為主的事情,可以説明寶寶轉換思維方式,進而起到情緒管理的作用,一直讓寶寶處於同一個思維模式中,只能導致僵局的出現。 讓孩子感覺到了媽媽給予的關懷,給孩子“他是一個可以幫媽媽做事的棒小孩”的暗示。

左右腦分別掌握著思維的感性和理性,也就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當“生氣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他的右腦活動占了上風,這個時候引導寶寶做一些以左腦活動為主的事情,可以説明寶寶轉換思維方式,進而起到情緒管理的作用,一直讓寶寶處於同一個思維模式中,只能導致僵局的出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