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冒+發燒+咳嗽?寶寶護理全攻略

Q1:寶寶夜間咳嗽有痰, 自己咳不出怎麼辦?試了拍痰排不出, 是手法不對嗎?需要吃藥嗎?

咳嗽是一種生理性保護機制。 通常我們不主張給小寶寶藥物鎮咳, 輕微的咳嗽, 家長可以多給寶寶拍背, 有助於排痰, 小寶寶通常還不會把痰咳出來, 吞咽下去的痰可經消化道通過大便排出。 夜間睡覺時因鼻涕流到咽喉後部, 可刺激引發咳嗽加重, 可嘗試將頭部方向的床墊抬高成一個傾斜(同樣適用於溢奶嚴重的寶寶)。

輕微的、偶爾的咳嗽建議多飲水多拍背助痰排出。 小寶寶自己不會咳痰需要家長加強拍背,

Advertisiment
拍痰的時間最好在喝奶前半小時到一小時間, 或喝奶後2小時, 痰多的患兒在霧化治療後拍, 每次拍(手指併攏彎曲成杯狀拍寶寶後背)一刻鐘左右。 小寶寶最好為頭低腳高姿勢, 可以趴在家長腿上或墊高下半身。 拍痰時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神態反應。

嚴重的咳喘, 可以諮詢醫生嘗試霧化治療。

常用霧化吸入藥物:

1. 生理鹽水, 可作為其它藥物媒介或單獨使用;

2. 化痰劑, 如氨溴索, 使痰液容易咳出, 而減輕咳嗽現象;

3. 支氣管解痙劑, 如沙丁胺醇, 可解除支氣管痙攣, 緩解喘息發作時的呼吸困難;

4. 激素類, 如布地奈德, 具有局部抗炎作用, 霧化吸入副作用較小, 不良反應常見於口咽局部, 霧化後須清水洗臉漱口。 以上藥物請遵醫使用。

Advertisiment

Q2:寶寶感冒流鼻涕很嚴重, 因為擦鼻涕嘴巴附近都紅了, 一擦就哭不給擦。 怎麼辦?晚上呼哧呼哧也睡不好, 鼻塞有什麼物理辦法讓鼻子通氣嗎?

流鼻涕的皮膚護理:寶寶皮膚很嬌嫩, 用柔軟的手帕輕輕擦拭, 擦拭多次會令寶寶不舒服, 可在擦拭後用濕毛巾輕捂一下, 再塗一點潤膚乳, 防止皮膚皴裂引發疼痛。

鼻涕清理:用橄欖油等油脂薄薄地塗抹在清潔後的鼻腔內粘膜, 可以減少分泌物分泌。 如因鼻涕阻塞影響呼吸, 可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 或用棉簽蘸少量的清水(生理鹽水)將它輕輕除去;如因鼻內粘膜腫脹影響呼吸, 可用溫毛巾敷於鼻根部緩解鼻塞症狀。

Q3:寶寶每天早上起來會咳嗽幾聲, 要緊嗎?沒有別的症狀。
Advertisiment

晨起偶爾咳嗽一兩聲不必太擔心, 如果長期晨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 就要考慮是不是存在過敏。

Q4:寶寶發燒, 吃了藥退燒後沒多久又上升到39, 是不是退燒藥沒用?是不是說明病毒感染很厲害?

體溫下降需要通過增加人體的散熱來完成的, 主要是通過皮膚發汗、尿液排出等完成。 所以, 即使藥物選擇正確, 劑量使用恰當, 但要達到理想的退熱效果, 必須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 不然退熱藥就不能發揮退熱的作用。 此外, 適當的物理降溫有助於達到更好的退熱效果。

當然, 發熱期間, 體溫時高時低是普遍現象, 須待病因消除、疾病治癒後, 體溫調定點恢復到原來的設定, 體溫方能恢復到正常。

原則上, 發熱時, 當寶寶的腋溫低於38.5℃時,

Advertisiment
採取物理降溫, 腋溫在38.5℃以上時, 物理降溫(溫水擦浴或溫水洗浴)加用藥物降溫。

腋溫38.5℃以上使用退熱藥並非絕對, 還要參考寶寶的一般表現, 如果孩子精神好能吃能玩, 大可不必使用;如果是在寒戰期測得的數值, 那就意味著體溫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升高, 這就需要根據寶寶當時的情況和你以往的護理經驗, 考慮是否使用退熱藥。

Q5:寶寶發燒, 家裡人不讓洗澡, 可以溫水擦全身嗎?要注意什麼嗎?

天氣寒冷時, 用溫水擦浴, 簡單說就是, 用37℃左右的溫濕毛巾擦澡, 擦拭部位為全身包括寶寶的額頭和面部。 退熱原理是讓皮膚血管擴張, 讓體溫散發出去, 而且溫濕毛巾擦拭後留在身上的水汽蒸發也會帶走一部分體熱。 嬰幼兒體表面積大,

Advertisiment
溫水擦浴的退熱效果較成人和大童要好。 一些研究表明, 溫水擦浴與退熱藥物合用降溫的療效, 比單獨藥物降溫更為有效。 ;天氣暖和時, 可選擇給寶寶直接洗溫水浴, 重點是控制好水溫, 水溫最好保持在37~40℃之間(這個數值比AAP的建議要高, 因為考慮到發熱時體溫升高, 較低的水溫會令身體感到不適, 家長可以酌情)。

是否採用物理降溫具體請參考發熱3個期(寒戰——高熱——退熱)的表現和護理重點:

Q6:寶寶發燒吃藥後, 一下子體溫降到36度, 要緊嗎?

如在使用藥物後, 伴隨著大量出汗, 體溫迅速下降到明顯低於正常體溫, 通常是因為退熱藥使用劑量偏大, 或者聯合使用了其他的退熱藥或激素類藥物。 此時, 需要為孩子保暖, 尤其是四肢末梢部位,可以適當調整室內溫度,必要時可以在確保不會燙傷孩子的情況下使用暖水袋等保溫措施;同時為孩子補充溫暖的水和果汁,以補充大量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通常經過上述的處理,體溫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假如小寶寶(或)伴隨精神差、反應差,應在做以上措施的同時及時就醫。

Q7:寶寶最近發熱咳嗽沒胃口,只肯吃奶,連水也不愛喝水,飲食要注意什麼呢?有人說生病吃肉不消化,有人說不吃肉沒抵抗力,到底能不能吃肉,還有雞蛋能不能吃?

無論是發熱、腹瀉、嘔吐,還是咳嗽、流涕......疾病期間,孩子的消化系統功能減弱,飲食上要給予孩子易接受的易消化的營養食物,以下幾點原則可以參考(除非疾病有特殊的禁忌):

流質和半流質食物應該優先被考慮。無論是孩子或是成人,在疾病期間,比起普通食物一般都更偏愛流食。未開始添加輔食的小寶寶盡可能多喝奶;輔食添加階段的寶寶除了增加喝奶,還可以適當增加白開水和米粥等攝入;大一些的孩子除了以上這些,還可以適當增加喝些清淡的湯。

能預防脫水的食物應該優先被考慮。適當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可以根據寶寶的需要做成蔬果泥甚至榨成蔬果汁。寶寶通常不喜歡口服ORS液,預防脫水或輕度脫水時可以用鮮榨的蘋果汁替代(注意,不是市售的飲料果汁!)。中度以上的脫水要儘快就醫,醫生會採取必要的補液手段。

孩子喜歡的營養食物應該優先被考慮。因生病導致食欲下降時,尤其要尊重孩子的胃口。放棄給孩子吃你認為有營養而他不願意吃的食物,如果孩子只願意喝一些奶吃一點香蕉也未嘗不可。

疾病期間不要嘗試繼續添加新的輔食。疾病期間消化系統功能減弱,機體也可能正處於高致敏狀態,此時新的食物容易引發過敏等疾病。

少食多餐,避免大量進食和進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大部分疾病並不需要額外補充特殊的食物,是時候讓消化系統適當休息調整一下了。

不要強迫,即使孩子二十四小時沒進食也不要強求。孩子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吃東西,一旦疾病康復,他的食欲自然也會逐漸好轉。事實上,孩子會在疾病康復後的一段時間裡,補上疾病期間錯過的“飯”,也就是說,孩子會在疾病康復後不久,重新找回之前丟失掉的營養。

Q8:寶寶生病喂藥難怎麼解決?

在寶寶心情好,並且不是很飽腹的情況下給藥。

口服藥大部分可以與(溫)水和香蕉混合,不能與開水和礦泉水混合,有些藥物不適合與水果汁、牛奶、優酪乳等混合;不要將藥物混在寶寶的奶粉、粥等食物中,以免因為討厭藥物而討厭了該種食物。

如果事先確定可以混合某種食物和飲料,也只能是混合很少量,混合量多吃不了,就無法攝入足夠的藥量。

如果用滴管、給藥器或小勺喂藥,要插入寶寶口中適當深度,以免吐出藥物。

如果用量杯喂藥,量杯底部的殘留藥物,可以加適量水,再讓寶寶全部喝掉。

如果寶寶覺得糖漿劑太甜,可以適當加水(不要用開水和礦泉水)沖淡一點。

喂藥後可以給予一些清水漱口。

對於稍微懂事的孩子,嘗試耐心與孩子交流,喂藥時取得他的配合,清楚告訴孩子吃的是藥物,以免為以後誤服藥物埋下隱患。

兒童的口服藥物的劑型選擇可參考美國,美國的臨床醫生通常按照年齡將孩子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2周歲以下兒童,不允許自行使用非處方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口服藥物使用水劑;

第二階段:2~5周歲兒童,口服藥物也基本使用水劑;

第三階段:6~12周歲兒童,口服藥物除了水劑,也可以是一些丸劑或片劑;

無論哪一階段均不建議給兒童實施不必要的打針輸液治療。

Q9:感冒咳嗽什麼情況下需要去看醫生?

3個月以下的嬰兒咳嗽必須去看醫生;大一點的嬰幼兒出現以下情況也需要立即諮詢醫生:嚴重的咳嗽甚至發生呼吸困難,表現為呼吸過快或過慢,呼吸有雜音,肋間、胸骨下和鎖骨上的呼吸肌活動增加(即三凹症),鼻翼扇動,口唇和鼻唇溝及指趾端發紺,咳嗽或深呼吸時可伴有胸部疼痛等。一些久治不愈的嚴重咳嗽還須注意區分咳嗽變異型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支原體感染等。

Q10:寶寶之前病毒感染發燒,之後咳嗽了兩個多星期也沒好,擔心會不會咳出肺炎?

引起肺部感染而造成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有部分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例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等;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也有增多趨勢。

肺炎不是“燒”出來的,也不是“咳”出來的,發熱和咳嗽只是肺炎的部分症狀,而非引起肺炎的原因。呼吸系統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會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所以說發熱、咳嗽不一定是肺炎。不是所有上呼吸道感染都會演變成肺炎。普通感冒不會輕易轉成肺炎,那些免疫系統功能或呼吸系統功能被其他疾病削弱的如先天性心臟病等患兒才有較高的風險

尤其是四肢末梢部位,可以適當調整室內溫度,必要時可以在確保不會燙傷孩子的情況下使用暖水袋等保溫措施;同時為孩子補充溫暖的水和果汁,以補充大量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通常經過上述的處理,體溫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假如小寶寶(或)伴隨精神差、反應差,應在做以上措施的同時及時就醫。

Q7:寶寶最近發熱咳嗽沒胃口,只肯吃奶,連水也不愛喝水,飲食要注意什麼呢?有人說生病吃肉不消化,有人說不吃肉沒抵抗力,到底能不能吃肉,還有雞蛋能不能吃?

無論是發熱、腹瀉、嘔吐,還是咳嗽、流涕......疾病期間,孩子的消化系統功能減弱,飲食上要給予孩子易接受的易消化的營養食物,以下幾點原則可以參考(除非疾病有特殊的禁忌):

流質和半流質食物應該優先被考慮。無論是孩子或是成人,在疾病期間,比起普通食物一般都更偏愛流食。未開始添加輔食的小寶寶盡可能多喝奶;輔食添加階段的寶寶除了增加喝奶,還可以適當增加白開水和米粥等攝入;大一些的孩子除了以上這些,還可以適當增加喝些清淡的湯。

能預防脫水的食物應該優先被考慮。適當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可以根據寶寶的需要做成蔬果泥甚至榨成蔬果汁。寶寶通常不喜歡口服ORS液,預防脫水或輕度脫水時可以用鮮榨的蘋果汁替代(注意,不是市售的飲料果汁!)。中度以上的脫水要儘快就醫,醫生會採取必要的補液手段。

孩子喜歡的營養食物應該優先被考慮。因生病導致食欲下降時,尤其要尊重孩子的胃口。放棄給孩子吃你認為有營養而他不願意吃的食物,如果孩子只願意喝一些奶吃一點香蕉也未嘗不可。

疾病期間不要嘗試繼續添加新的輔食。疾病期間消化系統功能減弱,機體也可能正處於高致敏狀態,此時新的食物容易引發過敏等疾病。

少食多餐,避免大量進食和進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大部分疾病並不需要額外補充特殊的食物,是時候讓消化系統適當休息調整一下了。

不要強迫,即使孩子二十四小時沒進食也不要強求。孩子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吃東西,一旦疾病康復,他的食欲自然也會逐漸好轉。事實上,孩子會在疾病康復後的一段時間裡,補上疾病期間錯過的“飯”,也就是說,孩子會在疾病康復後不久,重新找回之前丟失掉的營養。

Q8:寶寶生病喂藥難怎麼解決?

在寶寶心情好,並且不是很飽腹的情況下給藥。

口服藥大部分可以與(溫)水和香蕉混合,不能與開水和礦泉水混合,有些藥物不適合與水果汁、牛奶、優酪乳等混合;不要將藥物混在寶寶的奶粉、粥等食物中,以免因為討厭藥物而討厭了該種食物。

如果事先確定可以混合某種食物和飲料,也只能是混合很少量,混合量多吃不了,就無法攝入足夠的藥量。

如果用滴管、給藥器或小勺喂藥,要插入寶寶口中適當深度,以免吐出藥物。

如果用量杯喂藥,量杯底部的殘留藥物,可以加適量水,再讓寶寶全部喝掉。

如果寶寶覺得糖漿劑太甜,可以適當加水(不要用開水和礦泉水)沖淡一點。

喂藥後可以給予一些清水漱口。

對於稍微懂事的孩子,嘗試耐心與孩子交流,喂藥時取得他的配合,清楚告訴孩子吃的是藥物,以免為以後誤服藥物埋下隱患。

兒童的口服藥物的劑型選擇可參考美國,美國的臨床醫生通常按照年齡將孩子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2周歲以下兒童,不允許自行使用非處方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口服藥物使用水劑;

第二階段:2~5周歲兒童,口服藥物也基本使用水劑;

第三階段:6~12周歲兒童,口服藥物除了水劑,也可以是一些丸劑或片劑;

無論哪一階段均不建議給兒童實施不必要的打針輸液治療。

Q9:感冒咳嗽什麼情況下需要去看醫生?

3個月以下的嬰兒咳嗽必須去看醫生;大一點的嬰幼兒出現以下情況也需要立即諮詢醫生:嚴重的咳嗽甚至發生呼吸困難,表現為呼吸過快或過慢,呼吸有雜音,肋間、胸骨下和鎖骨上的呼吸肌活動增加(即三凹症),鼻翼扇動,口唇和鼻唇溝及指趾端發紺,咳嗽或深呼吸時可伴有胸部疼痛等。一些久治不愈的嚴重咳嗽還須注意區分咳嗽變異型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支原體感染等。

Q10:寶寶之前病毒感染發燒,之後咳嗽了兩個多星期也沒好,擔心會不會咳出肺炎?

引起肺部感染而造成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有部分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例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葡萄球菌等;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也有增多趨勢。

肺炎不是“燒”出來的,也不是“咳”出來的,發熱和咳嗽只是肺炎的部分症狀,而非引起肺炎的原因。呼吸系統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會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所以說發熱、咳嗽不一定是肺炎。不是所有上呼吸道感染都會演變成肺炎。普通感冒不會輕易轉成肺炎,那些免疫系統功能或呼吸系統功能被其他疾病削弱的如先天性心臟病等患兒才有較高的風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