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愛粘人和跟你特別親的孩子

“媽媽, 你在哪里?”牛牛是媽媽的“小尾巴”, 媽媽走到哪兒, 牛牛就跟到哪兒, 這不, 媽媽在衛生間里“方便”, 牛牛也一步不離地粘在媽媽懷里, 生怕媽媽跑了, 搞得媽媽既煩惱又無奈。 同事給牛牛媽媽出招:“你跟孩子呆的時間越長, 孩子就越粘你, 你要主動和孩子拉開距離。 ”為了讓牛牛成為“男子漢”, 媽媽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讓牛牛自己下樓買一枝鉛筆, 幫媽媽買一包鹽。 但效果似乎并不太好, 這一切隨牛牛情緒而定, 高興時聽媽媽的, 不高興時, 不僅反抗而且動不動就哭, 比以前更加粘媽媽了。 媽媽沒辦法,

Advertisiment
無論上哪兒只好帶上他, 甚至動了把工作辭了的念頭。

點評與解析

媽媽擔心小時候粘人的孩子, 長大后成不了男子漢, 其實這種想法并無科學依據。 男孩也會像女孩那樣敏感、溫柔, 而且容易受傷害的程度并不亞于女孩。 英國心理學家Kraemer博士研究證明:男孩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比女孩晚。 因此, 應給男孩格外的關心和更多的溫柔。

做父母的大都有這樣的體會:你越是想把孩子推到一邊去, 孩子越是將你粘得緊緊的。 粘人的孩子在看不到媽媽的時候, 經常會害怕被媽媽拋棄, 媽媽越想拉開與孩子的距離, 孩子越沒有安全感,結果以訓練獨立性為主的教育反倒成為阻礙獨立性的培養。 因此, 在孩子自己還沒有獨立意愿時,

Advertisiment
媽媽沒有必要逼著孩子去獨立, 獨立性的培養和其他素質的培養一樣, 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精神維生素就是母愛, 孩子對母愛的需求各不相同, 有的孩子對情感的需求會更豐富, 更強烈些。 另外, 母親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短, 并不能決定依戀關系的質量。 有些媽媽雖然整天在家, 但總是一邊忙家務, 一邊看孩子, 只要孩子不磕著、碰著, 按時吃喝就行了, 這樣一種方式會讓孩子覺得母親對他的關注度不夠, 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 他會想著法兒在大人做家務時搗亂, 試圖取代“家務”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 給孩子一個固定的時間, 并給他充分的關注、關懷和耐心, 對孩子的情緒穩定有絕好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因勢利導

所謂“人和”, 指的是孩子的配合。 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 牛牛媽媽想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 可孩子很粘人, 推都推不開, 這些表現足以說明此時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天時”不到, 不如利用“人和”, 利用孩子粘人的特點, 帶孩子到廚房、超市等各種場所去學習, 這樣不就成為“發展孩子認知水平”的“天時”了嗎?

孩子越小越需要肌膚之親。 做家務之前, 可先把孩子抱到腿上講一會兒故事, 開始, 離開孩子的時間短一點, 告訴孩子, 媽媽一兩分鐘就會回來, 如果媽媽每次都能守信, 孩子的安全感就會被慢慢地培養起來, 之后再逐漸延長孩子等待的時間。

有意識地讓孩子當個小差固然必要, 但切不可用強迫的方式,

Advertisiment
這樣反而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 可先讓孩子在家里給你幫點小忙, 如讓孩子取個杯子、遞條毛巾等。

此外, 媽媽還應經常帶著孩子與各類人接觸, 如媽媽可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孩子與爸爸玩耍, 促進孩子與父親之間信任關系的形成, 這樣即使媽媽有事離開一會兒, 孩子也不會覺得太難受。

總之, 各種場所只要確保安全, 對孩子來說都會是不錯的教育場所和知識的廣闊海洋。 日本兒童目前最熱門的游戲是學做飯, 在廚房里, 孩子可以認識各種廚具和蔬菜, 能聞到各種氣味, 還能品嘗到各種味道。 媽媽還可把廚房里不怕摔的鍋碗瓢盆搬出來, 和小家伙一起建立一個家庭樂隊, 用雙手敲打, 嘗試奏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從中體驗不同的感受, 這些經歷會使他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有自信。

編輯:孫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