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的環路從兩個月大開始建立

大約在嬰兒8周大的時候, 一件奇跡似的事情發生了。 小寶寶的視力開始進步了, 第一次,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 並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觸。 這個初次的視覺經驗在社交與感情能力的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加州大學教授舒爾指出, “母親充滿感情的臉, 對嬰兒是最強有力的刺激, 而嬰兒對母親臉龐的強烈興趣, 特別是她的眼睛, 帶領他和母親陷入一段相互的凝望。 ”其結果是:嬰兒腦部的腦內啡(Endorphin)濃度上升, 使他產生愉悅幸福的感覺。 重點是, 這樣的幸福感來自於親子的感情互動。  

舊想法 

母親將資訊與感情灌注給孩子,

Advertisiment
而嬰兒像個空的容器, 被動地接受。  

新想法 

我們現在知道, 寶寶的參與對於建立穩固的依戀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對嬰兒的深情凝望, 將受到孩子回報以愛的眼神, 造成雙方腦內啡濃度的上升, 如此完成了一個愛的迴圈, 有如一個愛的環路。  

在這個母親與嬰兒愛的感情系統中, 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 就是母親與和孩子所發展出來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能力。  

舒爾認為這種進入孩子內心世界, 並且做出回應的能力, 是母親的天性本能。 例如, 當你的寶寶安靜地躺在地板上, 快樂地享受周遭環境的光線與聲音。 當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尋求外來的刺激, 於是你回應你的寶寶, 發出好玩的聲音,

Advertisiment
逗他開心。 當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時, 孩子也同時回應你喜悅的笑容, 你的臉部表情將戰線更為燦爛的笑容, 不久, 你也會發現, 孩子以同樣的愉悅神情回應你。  

“這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形, 不只在於思想與行為的層面, 還包括于生理層面, 也就是母親與孩子的腦部與神經系統是連接在一起的, ”舒爾指出, “在這個過程中, 母親同時在教導與學習。 隨著時時刻刻呼應感情的結果, 母親與孩子感情的連結也愈來愈深。 此外, 當母親與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互動愈多, 他就愈能幫助孩子在玩耍以外的時間安靜下來, 直到下一回的玩耍開始。 ” 

神經心理學家現在研究這種互動模式:參與玩耍→冷靜、休息→再開始另外一回合的玩耍, 是非常有助於腦部與大腦皮質的發育。

Advertisiment
在玩耍的階段, 孩子的腦部神經被刺激興奮, 接著進入休息的階段, 腦部得以有時間處理他所獲得的資訊與刺激。  

在這種互動模式下, 父母成為孩子的感情防護網, 讓他學習將興奮的情緒安定下來, 幫助他日後有能力處理高漲的情緒, 使孩子成為一個在感情上能夠包容、有彈性的人。  

父母可以怎麼做 

當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情形發生時, 你和孩子都會經驗到正面的感受。 反之, 則會經驗到負面的感受。 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動所產生的大多是負面的感覺, 你就應該檢討一下你的互動模式。  

在這種情形下, 父母應該互相幫助, 找出是什麼原因妨礙你們和孩子心靈相通。 有些時候, 這是下意識裡受到童年記憶的影響。

Advertisiment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會經驗無法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時候, 有些專家指出, 這也不全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事實上, 它也有其價值。 這種心靈不通, 然後試著修補、重建的過程, 是在教導孩子學習包容、彈性與建立自信, 讓他瞭解, 外界對他的感情有所回應, 而傷害是可以被修補的。  

舒爾還建議, 讓孩子來領導這個過程, 跟著孩子自然表達他自己的方式, 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 另一個人, 不論是他的爸爸或媽媽, 可以知道他的感覺、他在做什麼、甚至他在想什麼。 這些經驗可以傍黑組額葉前部區域的發育, 此區負責“同情”, 使得我們更具有人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