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因斯坦的教育觀

愛因斯坦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為人類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這位科學巨人和哲學大師對青年教育問題也有精闢的見解。


學校最終要造就什麼樣的人?愛因斯坦認為, 不應該把學校簡單看作是一種傳授知識的場所。 他說, 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 應當發展青年人那些有益於公共福利的品質和才能, 一個由沒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志願的、規格統一的個人所組成的社會, 將是一個沒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 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

Advertisiment
最終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他批評某些教育存在的“只為實用和實際目的, 過分強調單純的智育教育”的做法。 他說:“我想得較多的不是技術進步使人類直接面臨的危險, 而是務實的思想習慣所造成的人類互相體諒的窒息, 它像‘致命的嚴霜壓在人類的關係之上’。 ”受教育者應當認識到, 人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 與其說是靠著他人的力量, 不如說是由於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員, 從生到死, 社會都支配著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 不要忘記個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是依靠別人的勞動。 自己同樣要努力回報他人和社會。


學校培養出的最理想的人是什麼樣子¡愛因斯坦認為,

Advertisiment
學校的目的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 而不是一個專家;應當把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放在首位。 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所學學科的基礎理論, 並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工作, 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 他一定會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進步與變化。 愛因斯坦認為, 人都應有機會發展個人的潛能, 這種才能服務於社會, 社會才能繁榮。 然而, 不能用道德說教來達到培養人的目的;言詞永遠是空洞的, 人格不是靠言語, 而是靠勞動和行動來形成的。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的實際行動。 從兒童的第一次寫字, 到大學生寫博士學位論文, 都是如此。 在每項成績的背後都有一種推動力,
Advertisiment
它是成績的基礎, 這種推動力是通過完成任務而得到加強和滋養的。 所以對學校來說, 最壞的事就是靠恐嚇、暴力和人為的權威進行工作, 這會摧殘學生的健康情緒、誠實和自信。 教師使用的強制手段要盡可能少些。 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與才。


最重要的學習動機是樂趣。 愛因斯坦認為, 學習的樂趣可以啟發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力量。 而要啟發這種創造性的心理能力, 關鍵在於發展學生的意願, 並把學生引向社會的重要領域。 這種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希望得到有成效的活動能力和社會認可的意願之上的。 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 社會受到年輕一代的高度尊敬;學校所規定的作業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學校要求教師在其本職工作上成為一個藝術家。


愛因斯坦在《教師和學生》一書中說:要記住, 你們在學校裡所學到的那些奇妙的東西, 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績, 都是由世界上每個國家裡的熱忱的努力和無盡的勞動所產生的;這一切都作為遺產交到你們手裡, 使你們可以領受它、尊重它、增進它, 並且有朝一日忠實地轉交給你們的孩子們。 這樣, 我們這些總是要死的人, 但就在我們共同創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家庭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