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OR傷 兩代人“餵養經”大PK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隔代餵養已成社會趨勢

時下, 由於新爸新媽忙於工作, 隔代餵養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據報告顯示, 49.9%以上家庭幼兒的餵養和照看需要依賴於(外)祖父母,

Advertisiment
父母自己帶孩子的比例不到46.3%。 與此同時, 高達2/3的受訪者承認隔代餵養存在分歧。

由於年輕爸媽多是雙職工, 加上很多80後婚前自己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獨生子女, 所以他們將餵養重擔上交。 跟著寶寶團團轉, 成了不少老輩們退休後的主要工作。

兩代人“餵養經”大PK

1、口對口餵食:習慣PK衛生

老輩:長期以來, 奶奶爺爺們習慣了將嚼過的食物喂給寶寶吃, 認為這樣能給寶寶最細爛的食物, 寶寶也會吃的香香的。

父母:“自己嚼過了再給寶寶吃, 多不衛生啊?”這是新爸新媽們常抱怨的話題。 他們更傾向於使用食物研磨器, 自己動手磨碎食物, 再經過熬煮之後喂給寶寶吃。 這樣, 能保證食物是最細爛的,

Advertisiment
適合寶寶的嬌嫩腸胃。

小編提醒:家長的口腔環境裡也存在很多細菌, 也許這些細菌對於大人來說並不構成威脅, 但是這些細菌對於孩子來說卻有可能是病源, 因此家長口對口餵食, 易將細菌傳給寶寶, 增加寶寶患病的機會, 尤其是某些經唾液傳播的傳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結核等。

2、餵奶後:吃飽就睡PK打嗝再睡

老輩:“寶寶吃飽了就睡覺能長個”。 許多爺爺奶奶都認為寶寶吃飽了睡, 睡飽了吃是合情合理的。 於是, 只要寶寶吃完, 就立即讓小寶寶躺在床上睡覺。

父母:寶寶吃飽後, 要抱著寶寶豎起來, 讓寶寶的頭靠在肩膀上, 然後輕輕的拍拍, 紙質寶寶打出嗝再慢慢放下。

小編提醒:嬰兒胃食管反流, 有可能引起許多併發症,

Advertisiment
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窒息以及營養不良、體重不增加和貧血等。 所以, 家長在給寶寶餵奶後最好不要立即將寶寶平躺。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3、光線:黑暗安全PK適應光線

老輩:“寶寶剛從一個黑乎乎的地方出來, 跟本就還沒有習慣光線”。

Advertisiment
他們認為寶寶的眼睛很嬌嫩, 儘量少給刺激。 於是, 很多老人都習慣讓產婦在光線暗的環境中坐月子, 導致新媽在給嬰兒餵奶時, 沒能仔細觀察寶寶的喝奶情況, 因嬰兒嗆奶, 全身發紫, 若不能及時發現, 會導致嬰兒死亡。

父母:新生兒的眼睛也需要慢慢適應新的環境, 只是注意不要用強光去照射。

小編提醒:新生兒的病情變化發展快速, 需要家長及時仔細觀察。 媽媽坐月子時切忌在黑暗的環境中, 要及時觀察孩子的皮膚顏色以及病情變化。

4、花生米:營養補血PK堵塞氣管

老輩:“花生米營養又補血, 給寶寶吃挺好的”。 老輩自己吃花生米的時候順手就夾一粒到寶寶嘴裡, “大人吃什麼, 小孩就可以吃什麼”。

父母:“整粒花生米吃下去,

Advertisiment
萬一嗆到怎麼辦?送醫院都來不及!”許多新爸新媽看到上一輩給寶寶吃花生米就著急:“如果吃花生米, 引起食道堵塞, 甚至被嗆入氣管, 會造成呼吸困難, 到那時麻煩就大了!”

小編提醒:幼兒吃花生米、果凍之類的食品最危險, 新生兒更要禁止。 如果要吃花生米, 也可將熟花生米磨碎後攪拌在粥裡吃。 果凍既軟又黏, 如若一旦不小心一口吞下去, 被卡在食道或者被嗆入氣管, 拍不出, 很難咽, 後果十分嚴重。 因此, 家長一定要留意, 謹慎餵食此類食物給寶寶。

5、給寶寶喝酒:開胃PK損智

老輩:酒席間興起, 一位爺爺當即用筷子沾了一點酒給8個月大嬰兒試試味道。 現如今, 很多喜歡喝酒的老輩都喜歡用酒來逗逗孫子, 寶寶出於好奇也就嘗嘗。

父母:“家有愛喝酒的爺爺怎麼辦?我的寶寶也喜歡上酒的味道了”,論壇上一位叫圓圓媽的這樣抱怨道。

小編提醒:寶寶喝酒是不健康的,酒精不但損傷臟器,還會影響神經系統和智力,所以千萬不能給寶寶喝酒,不利於寶寶健康。儘量勸阻老輩不要用酒來逗玩寶寶,喝酒時也儘量遠離寶寶的視線。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6、水果:不吃也行PK定時定量

老輩:“我們那個年代,沒水果吃不是一樣把你們照顧的好好的?”

父母:“不同的水果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每天上午必須吃一顆蘋果。” 有的媽媽喜歡從早餐開始,就在餐桌上擺放一些水果,以供寶寶在餐後食用,認為這時吃水果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

小編提醒:水果對於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確實是好的營養品,但也能在飽餐之後馬上吃。因為,水果中有不少單糖物質,極易被小腸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脹氣,以至於引起便秘。餐前也儘量不讓寶寶吃水果,此時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會佔據胃的一定空間,由此,影響正餐的營養素的攝入。

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中午午睡醒來後,這樣,可讓寶寶把水果當做點心吃。每次給寶寶的適宜水果量為50-100克,並可根據寶寶的年齡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製成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如一到三個月的小嬰兒最好喝極少量的果汁,四到九個月的寶寶則可吃果泥。

7、零食:縱容PK禁止

老輩:“你看寶寶吃餅乾吃的多香呀”,天天的奶奶看到天天特別愛吃餅乾、薯片之類的零食就常常買給她吃。

父母:垃圾食品少吃為妙。看到家裡一堆的零食,妙妙媽就皺眉頭。

小編提醒: 零食可為寶寶補充能量和營養素。營養素,緩解饑餓感,又可得到美味的享受。適當的給寶寶補充含強化鋅、維生素D、強化鈣和強化鐵的是食物也是好的。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兩代“餵養經”碰出新火花

1、科學和經驗也需結合使用

新媽小靚在懷孕時就研讀了許多育兒雜誌,並在女兒出生後大膽實踐:初生時讓寶寶趴著睡、寶寶的衣服比大人少穿一件、給寶寶每天洗澡等。但每次嘗試都遭到了婆婆的激烈反對,讓寶寶趴著睡,外婆說:“這樣容易悶壞!”嬰兒衣服少了,奶奶說:“我們又不是外國人,怎麼好跟人家比”。

新媽的眼界更開闊,更容易接受新觀念,都希望以最優越、最科學的標準餵養寶寶。而老一輩則比較相信自己的經驗:“我就這樣把你養大的,你不是也好好的嗎?”

小編建議:解決紛爭的前提是理解,關鍵是交流。當然,新媽也不能一味照抄國外和書本,“比如穿衣服,雖然國外不提倡給嬰幼兒穿太多衣服,但半歲以內的嬰兒確實也不能著涼,還是要掌握一個度。”

2、積極鼓勵老輩們接受新知識

現實生活中,老人的傳統育兒觀念,經常引起年輕父母的反對,這不僅影響家庭關係,如果經常因此而發生衝突,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小編建議:老人們也可以接受一些新的“育兒餵養經”,閱讀一些報紙或雜誌上的育兒科普文章,有條件的還可參加一些孕前班、媽媽班。據專家表示,老一輩如果掌握了新的育兒知識,做起來其實比年輕媽媽更執著、更細緻。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嬰兒護理:春季寶寶護理經>

讓寶寶順利度過春季的護理方式>

媽媽註冊,免費送《育兒週刊》、嬰兒大禮包>

父母:“家有愛喝酒的爺爺怎麼辦?我的寶寶也喜歡上酒的味道了”,論壇上一位叫圓圓媽的這樣抱怨道。

小編提醒:寶寶喝酒是不健康的,酒精不但損傷臟器,還會影響神經系統和智力,所以千萬不能給寶寶喝酒,不利於寶寶健康。儘量勸阻老輩不要用酒來逗玩寶寶,喝酒時也儘量遠離寶寶的視線。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6、水果:不吃也行PK定時定量

老輩:“我們那個年代,沒水果吃不是一樣把你們照顧的好好的?”

父母:“不同的水果含有不同的營養素,每天上午必須吃一顆蘋果。” 有的媽媽喜歡從早餐開始,就在餐桌上擺放一些水果,以供寶寶在餐後食用,認為這時吃水果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

小編提醒:水果對於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確實是好的營養品,但也能在飽餐之後馬上吃。因為,水果中有不少單糖物質,極易被小腸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脹氣,以至於引起便秘。餐前也儘量不讓寶寶吃水果,此時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會佔據胃的一定空間,由此,影響正餐的營養素的攝入。

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中午午睡醒來後,這樣,可讓寶寶把水果當做點心吃。每次給寶寶的適宜水果量為50-100克,並可根據寶寶的年齡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製成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如一到三個月的小嬰兒最好喝極少量的果汁,四到九個月的寶寶則可吃果泥。

7、零食:縱容PK禁止

老輩:“你看寶寶吃餅乾吃的多香呀”,天天的奶奶看到天天特別愛吃餅乾、薯片之類的零食就常常買給她吃。

父母:垃圾食品少吃為妙。看到家裡一堆的零食,妙妙媽就皺眉頭。

小編提醒: 零食可為寶寶補充能量和營養素。營養素,緩解饑餓感,又可得到美味的享受。適當的給寶寶補充含強化鋅、維生素D、強化鈣和強化鐵的是食物也是好的。


圖片來源於領育網

兩代“餵養經”碰出新火花

1、科學和經驗也需結合使用

新媽小靚在懷孕時就研讀了許多育兒雜誌,並在女兒出生後大膽實踐:初生時讓寶寶趴著睡、寶寶的衣服比大人少穿一件、給寶寶每天洗澡等。但每次嘗試都遭到了婆婆的激烈反對,讓寶寶趴著睡,外婆說:“這樣容易悶壞!”嬰兒衣服少了,奶奶說:“我們又不是外國人,怎麼好跟人家比”。

新媽的眼界更開闊,更容易接受新觀念,都希望以最優越、最科學的標準餵養寶寶。而老一輩則比較相信自己的經驗:“我就這樣把你養大的,你不是也好好的嗎?”

小編建議:解決紛爭的前提是理解,關鍵是交流。當然,新媽也不能一味照抄國外和書本,“比如穿衣服,雖然國外不提倡給嬰幼兒穿太多衣服,但半歲以內的嬰兒確實也不能著涼,還是要掌握一個度。”

2、積極鼓勵老輩們接受新知識

現實生活中,老人的傳統育兒觀念,經常引起年輕父母的反對,這不僅影響家庭關係,如果經常因此而發生衝突,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小編建議:老人們也可以接受一些新的“育兒餵養經”,閱讀一些報紙或雜誌上的育兒科普文章,有條件的還可參加一些孕前班、媽媽班。據專家表示,老一輩如果掌握了新的育兒知識,做起來其實比年輕媽媽更執著、更細緻。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嬰兒護理:春季寶寶護理經>

讓寶寶順利度過春季的護理方式>

媽媽註冊,免費送《育兒週刊》、嬰兒大禮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