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好性格寶寶先養自己性格 媽媽影響寶寶性格

記得有句話叫做“萬事萬物是相生相剋的”, 這句話放在家庭教養中, 如果媽媽的性格太強, 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弱, 如果一個媽媽太冷, 容易造成孩子缺乏溫暖, 造成孩子為了追逐溫暖, 而取悅他人。 我們分析了三種情況, 看看你屬於哪一類媽媽?(推薦閱讀:孩子出不出色取決於母親的性格!)

控制型媽媽:容易養成回避型孩子
媽媽表現:出於愛護孩子的本能, 或者出於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產生的怕遭到遺棄的恐懼, 以及對孩子的過度依戀, 有些媽媽內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為, 而難以忍受與孩子的片刻分離。
Advertisiment
(推薦閱讀:寶寶的性格很可能和父母的血型相關)
孩子心態: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產生距離兒童。 他們不害怕親近, 但總是小心保持自己與他人的距離。 他們允許媽媽抱, 但同時總是把臉扭到一邊, 不讓媽媽親。 因為他們害怕過於親近會使自己無法從媽媽的控制中逃脫。
成長的煩惱:這類兒童長大後, 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 他們下意識地通過各種方法來回避家庭生活:長時間忙於工作, 偏愛經常出差的工作, 或總是埋頭看書、看報、看電視。 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 最喜歡那種來去自由的關係, 當配偶企圖保待一種親密狀態, 或有進一步需求時, 他們便會立即退縮, 甚至生氣:“你怎麼沒完沒了?你要求得太多了。
Advertisiment

家教EQ: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你和孩子“相依為命”只是暫時的, 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小愛人”, 只會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種無形的束縛。

忽略型媽媽:容易養成追求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媽媽因為忙, 或許是性格使然, 表現出缺乏耐心的一面, 她們總想快點從教育孩子的負擔中解脫出來, 所以, 鼓勵甚至強迫孩子過早地開始探索和獨立。
孩子心態:孩子獨立嘗試對世界的探索時, 如果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就容易造成他對獨立的恐懼。 他們知道如何通過討好媽媽做出好孩子的樣子, 或找出各種藉口來贏得媽媽的注意力。 他們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害怕離開媽媽, 需要不斷反復地確證是否有人隨時都在關心自己。
Advertisiment

成長的煩惱:這樣的孩子, 成年後通常表現出追求型人格。 他們害怕被拋棄, 為了保持與配偶的親密關係, 總是力圖取悅對方, 為對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成為“賢妻良母”或“五好丈夫”。 但這種關係卻可能使對方感到窒息, 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討好, 暗自傷心, 感歎“活得太累”。
家教EQ:除了教, 孩子仍是需要“養”的。 説明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 需要媽媽足夠的耐心, 同樣需要足夠的時間, 這點上似乎沒有捷徑可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