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緒繪本|給予孩子治癒的力量,教會父母如何溝通

我和大家說過, “共情”最關鍵就是我們可以用一些話語幫助孩子理解他們正在發生的情緒是怎麼一回事。 當時在直播時, 很多媽媽都在下面刷屏感歎, 自己不會說話啊, 這些怎麼說呢?

我其實一開始也不怎麼擅長如何和孩子說話, 而這其中繪本真的幫了我很多。 好的繪本裡的很多語言都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而這些語句完全可以讓我們直接拿來借鑒, 成為我們平時和孩子溝通時的話術。

但真的不是所有的情緒繪本都是好的繪本,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自己在選擇這類繪本時的考慮因素。

Advertisiment

情緒沒有好壞

説明孩子認識情緒最關鍵要讓孩子明白, 任何情緒, 即使是負面情緒, 也是正常的, 不要害怕不要逃避, 而是要學會面對, 並用對的方式來管理。 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很多父母最難做到的, 我們面對孩子哭鬧生氣, 第一反應永遠是“不要哭, 不要鬧!”這樣的思維慣性也會影響到我們對於繪本的選擇。

我在國內幾個比較大的電商網站上隨便搜了一下, 發現不少繪本都是這樣的標題, 《生氣真不好》、《我不要生氣》。 這些繪本咋一看我們也許會覺得真不錯, 但實際卻是在“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 這是我選擇情緒繪本的首要考量, 千萬不要選擇這類標題的繪本。

需要有特定場景的鋪陳描述

認識情緒最簡單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明白,

Advertisiment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一本好的情緒繪本會描述一些和孩子特別相關的情景, 讓孩子很容易產生共鳴和代入感。 情緒這個概念是很抽象的, 看不見摸不著, 而好的繪本也會用形象的語言把這種情緒描述出來。

“當有人不讓我玩時我會難過, 當我很想分享一件事卻沒人聽時我會難過。 當其他人難過時, 我也會難過。 難過是一種灰灰的很累的感覺。 當我感到難過時, 任何事情都變得不好玩了。 ”(我買的是英文繪本, 這段是自己翻的, 相信中文繪本會描述的更美好)-《我的感覺系列我很難過》

這裡還有一個小貼士, 當我們在給孩子讀這些繪本時, 還可以把孩子遇到的情景也融入進去,

Advertisiment
比如, “是啊, 這些事都會讓人難過。 小D有什麼事會難過啊?嗯, 當爸爸要去上班時, 小D會很難過。 ”

認可這些情緒

幫助孩子瞭解了“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後, 第二步就是要認可情緒, 讓孩子明白, 這些情緒很正常,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情緒。 這一步驟不僅對孩子有説明, 對我們父母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讀這些繪本讀久了, 面對孩子的哭, 我不再會條件反射地說, “不要哭”, 而是明白“哭沒有關係, 難過時就是可以哭的”。

“我們可以讓別人知道自己很難過。 我們也可以哭。 ”-《我的感覺系列我很難過》

給予解決方案, 如何管理這些情緒

通過情緒繪本給予孩子一些管理情緒的方式, 雖然說這是關鍵, 但區分繪本好壞的卻是之前的鋪陳。 只有當孩子覺得這本繪本“懂”他們,

Advertisiment
他們才願意把最後的教育“聽”進去(其實這是所有教育的本質, 不是嗎?)

“(儘管難過很正常), 但當我難過時, 還是有很多方式讓自己變得好受一些。 我可以告訴別人我很難過。 他們會說, 沒事的, 並且坐我旁邊。 當我難過時, 可以坐在他們身上, 這時我感覺就好多了。 ”-《我的感覺系列我很難過》

還是一樣的, 讀到這時, 我通常都會和小D一起討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面對難過。 比如我會說, “當小D難過時, 小D可以對媽媽說, 抱抱。 擁抱可以給人很多愛和力量。 ”(我還會抱一下小D), “小D接受到愛的抱抱後, 就覺得沒有那麼難過了。 ” 還可以是親一下, 躺在媽媽腿上, 等等, 大家可以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

每次讀到這段時,

Advertisiment
我會花很多時間, 連說帶演, 目的就是説明小D明白, 難過真的沒關係, 但是下次當她再難過時, 除了哭, 原來還有那麼多的方式可以發洩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