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患有猩紅熱的孩子可用青黴素治療

猩紅熱 猩紅熱多發生於5~10 歲的小兒, 1 歲以內的孩子一般不發病, 寒冷季節多發。

突然出現高熱(約39℃), 大一點的孩子會主訴頭痛及咽喉痛(尤其在吞咽時), 小一些的孩子會出現噁心、嘔吐。 由於高熱是突然出現的, 故有抽搐史的孩子, 會因突發驚厥後, 才注意到有高熱。

如果在發熱後立即去看病, 常被認為是扁桃體紅腫, 或由咽喉炎所致的發熱, 或是感冒, 而給予注射治療。 第2 天, 頭、胸、腹、背以及大腿周圍就會出現像噴霧器噴過一樣的細密的紅疹。 從遠處看, 就像身體被用紅色塗了一樣, 又好像海水浴後皮膚被曬紅似的,

Advertisiment
有癢感。 顏面部也變紅, 但環口周圍卻看著發白。 看到出來的疹子, 醫生就會診斷是猩紅熱。

猩紅熱雖然是由可產生紅毒素的A 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疾病, 但是如果雖為同類細菌感染, 卻不出疹的, 則可作為單純的"扁桃腺炎"或"咽喉炎"米處理。 另外, 疹出得少的, 被稱為"異型猩紅熱"。 A 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在健康人中的帶菌者也很多, 約占人群的5%~10%。

猩紅熱雖是法定的傳染病, 但從理論上來講, 如果僅將出疹的猩紅熱病人收入院, 在預防方面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也有的國家並不強制猩紅熱患者入院。 認為強制猩紅熱患者入院有些殘酷的醫生, 就不稱其為猩紅熱, 而稱其為"異型猩紅熱"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症"等,

Advertisiment
讓患者在自己家中進行治療。

猩紅熱用青黴素治療, 非常有效。 如果在發病24 小時以內應用青黴素, 其併發症 (風濕熱和腎炎)99%能被控制。 青黴素至少要連續應用10 天。 如果住院, 可嚴格地連續應用2 周, 但如果是在家裡治療時, 就很難做到徹底治療。 在門診治療的話, 會在候診期間傳染給他人。 應用青黴素後, 體溫在2~3 天內就會下降。 因為出疹、皮膚變紅是緣於皮膚炎, 所以在2~3 周後, 就會像進行過海水浴一樣, 剝落下像紙一樣薄的皮屑。

天冷的時候如果不常給孩子洗澡, 或者是那些可以自己穿衣服的兒童, 身上出了疹子, 父母也不會知道。 如果是健康的學齡兒童, 得了較輕的猩紅熱, 也可能漏診。 偶爾在校醫處進行健康體檢時,

Advertisiment
發現孩子指尖的皮膚發皺, 或舌尖出現草莓樣小的紅色顆粒, 或在頜下發現淋巴結腫大, 就應懷疑是猩紅熱。 再結合血象所見(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抗鏈球菌溶血素增加), 可做出臨床診斷。 即使不是在發病的當時而是在發病後才發現的猩紅熱, 也必須使用青黴素。 對青黴素過敏的人, 可用紅黴素。 磺胺類藥物和四環素是無效的。

在自己家裡治療時, 要注意不要接近其他孩子。 父母應戴上面罩。 患兒用過的餐具應進行沸水消毒。 患兒的家人也應取咽拭子進行培養, 如發現A 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應立即應用青黴素。

如果在學校或幼稚園有因猩紅熱住院的患兒, 那麼對其用過的桌子及櫥櫃等應用2%的石炭酸溶液仔細擦拭消毒(操作者需戴膠皮手套,

Advertisiment
否則皮膚會引起皮膚炎)。 其他的孩子應請校醫進行喉部的檢查。

潛伏期為3~5 天, 但如果10 天后沒有新病人出現, 就沒問題了。 對於那些即使沒被稱為猩紅熱, 但在冬季持續高熱的患兒、出疹的患兒, 半個月後也要檢查, 看尿中是否有蛋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