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恰當的啟迪是寶寶智力升級的鑰匙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 對孩子的培養教育費盡了心血, 晚上還要教育孩子背唐詩、學英語、彈鋼琴, 用嚴厲的目光盯住孩子, 孩子稍微走點神, 輕則大聲呵斥, 重則揪臉皮、擰耳朵, 弄得孩子提心吊膽, 自尊心受到傷害。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抓緊時間學習, 一會兒削鉛筆, 一會兒遞草稿紙, 有的還替孩子翻字典。 有的生怕孩子餓壞了, 不是削蘋果就是沖麥乳精, 可孩子偏偏不愛學, 成績也不好,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方法不正確, 不是採取啟迪式, 而是採取“填鴨式”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超前教育應該是輕鬆愉快、豐富多采的, 方法應該是啟迪式的。 比如在孩子的居室裡掛一些色彩鮮豔的圖畫, 配備一些彩色玩具;讓孩子聽音樂;玩音響玩具;在與孩子們的遊戲中, 發展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等;每天抽一些時間聽聽孩子談論遇到的事物, 讓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定期給他們講故事等。 但應事先有所準備, 不要瞎編、瞎吹。 多帶孩子上街、去公園, 到大自然中去, 啟迪孩子的智慧。 當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兩種偏向, 需要作廣泛的宣傳才能糾正。

持這類心理的家長, 恨不得自己孩子是神童, 於是, 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就讓他們識字、算術、背詩、學外語、學畫畫、學彈琴, 凡是能想到的,

Advertisiment
或者社會上時髦的, 都讓自己的孩子試試看, 或許能在哪個方面出現奇跡?他們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以為這就是早期教育。 其實不然, 早期教育是泛指對嬰幼兒進行感知訓練和良好行為習慣、品德觀念的培養。 這主要是通過讓他們多看、多聽, 以及作一些簡單自我服務能力的訓練。 早期教育是啟發孩子求知欲的過程, 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 應當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 而不是強求知識的系統性, 是誘導的, 而不是強迫的。

持這種想法的家長, 主要是擔心孩子太小, 用腦過多, 會損害他們的健康。 這種顧慮是多餘的, 因為從生理上看, 成人的腦細胞大約有140億個, 其70—80%是在3歲前形成的。 但開始時, 這些腦細胞互相之間幾乎沒什麼聯繫,

Advertisiment
直到孩子出世後, 由於外來的刺激——豐富的環境和合理的引導, 腦細胞才獲得急劇生長發育, 彼此間發生聯繫, 大腦便開始工作, 並逐漸發育成熟。 這說明對嬰幼兒進行知覺教育不會損害他們的大腦。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既是一門科學性很強, 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孩子的情況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應當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進行超前教育, 但歸根結底, 總的原則是兩個字——啟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