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怎麼去獎勵孩子

獎勵是對人的行為的積極評價, 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一種重要手段。 獎勵運用得好, 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鼓勵孩子不斷進步。 家長應該怎樣獎勵孩子?

第一應多獎勵, 少懲罰。 家長必須明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應該儘量採用多表揚獎勵、少批評懲罰的方法。 表揚和鼓勵能發揮孩子的積極因素, 值得大力提倡, 而批評和懲罰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教育手段, 切不可濫用, 只有在孩子做錯了事, 提醒、講道理都無效時家長才可配合使用一下批評或懲罰, 國外一位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表揚和獎勵的效果遠遠勝過批評和懲罰。

Advertisiment

第二, 應以精神獎勵為主。 家長獎勵孩子, 方法很多, 用目光、微笑、言語贊許。 或是利用節假日帶孩子遊玩、走訪親友等。 可不可以搞一些物質獎勵呢?當然可以。 但在給孩子物質獎時, 家長必須向孩子說明:•這是父母對他的關懷, 他絕不能以此為追求目標。 應該再接再厲, 取得更好的成績。 物質獎可以是孩子喜愛的一個玩具, 可以是一個美觀實用的文具盒、或是有趣的圖書, 受孩子歡迎的小足球等, 不必過於昂貴。 有一對夫婦曾規定, 他們的孩子貝貝如果單元測驗能得九十分就給五角錢獎勵, 得八十分給三角, 如果超過九十分則加倍獎勵。 實行這種辦法, 開始還有些效果。 可是時間一長, 貝貝就賺分數標準太高,

Advertisiment
不屑於得那點錢, 甚至向父毋討價還價, 學習反倒退步了。 父母問貝貝學習為什麼退步了, 貝貝說:考九十分、一百分太辛苦, 我何必為了兒毛錢拼命呢?反正我需要什麼, 爸爸媽媽都會滿足的、”這個例子說明, 單純用金錢獎勵孩子, 不僅起不到促進孩子進步的作用, 反而挫傷了孩子的上進心, 沾汙了孩子的榮譽感, 腐蝕了孩子的思想。

第三, 要獎勵, 不要許願, 家長要分清獎勵與許願的界線。 孩子把心愛的玩具送給小朋友玩, 媽媽誇他懂事, 不自私, 又給他買了一件, 這是獎勵, 爸爸上班前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家好好聽奶奶的話, 我下班回來給你帶本小人書。 “這就不是獎勵, 而是一種許願了。 許願, 往往只能助長孩子的實用主義思想,

Advertisiment
不能強化良好行為。 獎勵則能起到肯定、強化已有成績的作用。 因此,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要採取獎勵而不是許願的方法。

第四, 獎勵要恰當, 家長表揚孩一要恰如其分, 並且不宜過多, 否則會助長孩子的驕傲情緒和虛榮心。

第五, 獎勵要及時。 家長發現孩子的優點和成績後, 應及時表揚, 這樣才有利於及時肯定和強化好的行為, 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第六, 獎勵與思想教育相配合。 一種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 取決於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產生和發展。 孩子送一個老奶奶回家, 做了一件助人為樂的好事, 家長應以讚賞的態度表揚他, 同時給他講清做好事的意義, 教給他怎樣做得更好, 這樣,

Advertisiment
孩子就會提高認識, 產生愉快而光榮的情感體驗, 逐漸形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第七, 獎勵要看物件。 家長獎勵孩子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 對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獎給他一個玩具以示鼓勵, 對上小學的孩子, 可採用貼紅花、劃五星等方法肯定他的成績。 上初中的孩子有了進步, 則可當眾表揚, 這樣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 對於膽小、懦弱, 能力差的孩子, 可以多表揚和鼓勵, 增強他的信心, 對於比較自負的孩子就不宜過多誇獎, 而要不斷向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