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化解孩子的壞情緒

情緒對生活的影響, 遠超我們的想像。 當我們能夠讀懂情緒傳遞的資訊,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及時清理情緒垃圾, 那麼無論是親子還是夫妻之間的衝突, 都會大大減少。 而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也能慢慢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

孩子沖你大喊:“你是全世界最壞的媽媽, 我討厭你!”

已經暗下1000次決心, 不沖孩子發火, 但你還是第1001次沖孩子嚷嚷了!

孩子每天早上跟你磨嘰:“我不想上幼稚園!”

你和老公因為“孩子應該上哪所小學”而大吵一架, 最後你忍無可忍說:“跟你這種人, 真是沒法過了!”

……

孩子真的那麼討厭媽媽嗎?

Advertisiment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上幼稚園嗎?

我們那麼愛孩子, 為什麼卻會做出傷害他們的事情?

另一半真的令我們厭惡到過不下去了嗎?

情緒, 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和想法

孩子絕不是不愛媽媽, 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應該上幼稚園。 同樣, 我們的理智也非常清楚, 吼孩子會傷害他, 我們不應該這樣做, 老公也並沒有可惡到真的過不下去……

也就是說, 當我們(包括孩子)身上出現偏差行為和念頭時, 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而是我們卡在“情緒”這個環節了。 我們都有類似的生活經驗, 當情緒過去之後, 我們覺得過不去的坎、棘手的問題, 似乎會在瞬間煙消雲散。 所以, 我們都非常清楚, 情緒很重要。 我們甚至希望自己能遠離所有負面情緒,

Advertisiment
遠離它們帶來的困擾。 可是, 好像不管我們怎麼努力地趕走情緒、壓制情緒, 都不那麼管用。 情緒總是一波一波地襲來, 讓我們失控並焦慮著。

情緒真的應該被驅逐和控制嗎?它到底是什麼呢?當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待它時, 是否會更容易跟它和解呢?

情緒, 是什麼?

1.情緒, 是我們感受的呈現和外顯。

當我們面對外部資訊的刺激時, 身體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會本能地有反應, 這個反應就叫做感受。 當我們的感受通過表情、聲音等方式表達出來, 它就叫做情緒。 感受是內在的, 看不見, 而情緒則是感受的呈現和外顯。

語言的使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呈現、聲音的大小快慢, 無一不在表達著我們的情緒。 借由對外在表現的觀察,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和別人的感受。 比如我們的臉變紅了, 表示什麼?變白了又表示什麼?腳發抖代表什麼?也許我們會跟自己說:“我一點都不緊張”或者“我根本就不生氣”, 但我們的身體反應, 卻會告訴我們真實的答案。

又比如, 有一些人說話的聲音, 越來越大(或者越來越小), 這代表什麼?或者講到某件事情時, 哽在喉嚨講不出來;聽到某個人說話時, 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但眼淚就莫名其妙掉下來;看到一個場景, 後背肌肉突然收緊……頭腦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身體已經早先一步, 呈現了我們的內在狀態和感受。

2.情緒, 是攜帶資訊的郵差, 它告訴我們“我是誰?”

那麼, 為什麼同樣面對一件事情時, 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應呢?

Advertisiment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而當每一個情緒到來時, 它都在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關於“我是誰?”所以, 情緒是我們的信差。 當我們學習情緒這個課題時, 一定要首先學會先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

我們從一個身體反應裡看到, 被送來的資訊是什麼。 比如“剛才碰到了什麼人, 說了什麼話, 我有什麼反應?我為什麼會有這個反應?” 我們可以從身體反應裡找到規律。 從而瞭解我是怎樣一個人?我對什麼在意?什麼事情容易觸動我的情緒按鈕?放心, 那些會觸動我們個人感受的事情, 會循環往復地不斷出現, 一次次地給我們發出提醒的信號。

比如, 如果你生氣了, 生氣告訴你什麼?生氣就是告訴你“不”。 不同意、不滿意、不適合。

Advertisiment
你覺得這個不對, 這件事情違背我的價值觀。 總之, 有這個“不”的感覺的時候, 生氣就會出來。 “不”越大, 生氣越大。 如果只是少少一點衝突, 可能就只是表現為感覺不舒服。

如果感到嫉妒, 它告訴你兩件事情:第一, 我很想得到這個東西;第二, 我現在還沒有。 哪怕是嫉妒這樣的情緒, 它也沒有好壞之分, 它只是告訴你, 我很想得到這個東西。

如果感到恐懼, 那麼你的身體判斷告訴你, 以你目前的能力, 整個人的狀態, 應對眼前的事情, 能力是不夠的, 是不安全的。 這也是非常個人的感受, 也許面對同一件事情, 別人覺得可以應付, 沒有危險。 但你的身體告訴你, 你還不行。

如果感到絕望, 那麼也是身體的判斷, 這個東西對於你來說, 確確實實是得不到的。你的希望被打破。這樣看似負面的情緒有用嗎?當然是有用的。如果真的絕望,我們就能夠停止,不需要再堅持了。但如果我們沒有收到這個絕望的信號,就會一直一直努力,但到頭來會發現,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浪費金錢、時間、精力罷了。

所以任何一種情緒都是有用的。我們可以自己去體會,我們察覺到的這個情緒,它想告訴我們什麼?身體帶來的感受和情緒,往往比我們的大腦跑得更快,很多時候也更準確。最起碼,我們不應該忽略情緒給我們帶來的資訊。

確確實實是得不到的。你的希望被打破。這樣看似負面的情緒有用嗎?當然是有用的。如果真的絕望,我們就能夠停止,不需要再堅持了。但如果我們沒有收到這個絕望的信號,就會一直一直努力,但到頭來會發現,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浪費金錢、時間、精力罷了。

所以任何一種情緒都是有用的。我們可以自己去體會,我們察覺到的這個情緒,它想告訴我們什麼?身體帶來的感受和情緒,往往比我們的大腦跑得更快,很多時候也更準確。最起碼,我們不應該忽略情緒給我們帶來的資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