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觀察嬰兒的語言發展

隨著語言的發展, 我們對孩子的學習過程就有了更深的瞭解。 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以相似的方式學習語言的, 語言與智力的關係極其密切。  

首先, 咿啞學語是所有嬰兒醉心的嘴唇與聲帶的有趣運動, 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發出聲響, 喜歡父母用語詞或相似的聲音與自己交談。 不妨回想一下, 父母在家來回忙碌著家務、工作時, 能與孩子聊多久。  

世界各地的嬰兒都 會發出“媽媽”這個聲音, 大多數家庭對此給予了積極的獎勵。 多數母親聽到這聲“媽媽”都激動不已, 又吻又抱, 結果, 孩子常常重複“媽媽”這個聲音。

Advertisiment
不久, 嬰兒又會叫“爸爸”了, 隨著父親給予積極回饋, 獎賞孩子完成他所要求的條件, 例如, 嬰兒發爸爸這個音, 會招來父親的微笑和吻。 在托兒所, 保育員會幫助孩子區分誰是媽媽(或媽咪)、誰是爸爸(或爹爹)。 孩子也許會自己發明一些詞, 如奶妮或咪咪來稱呼保育員, 後者對此應有所反應, 直到孩子學會發他們名字的音。  

運用感官進行學習 

人們的五種感覺在學習中作用不小, 它們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 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是通過這些感覺來瞭解周圍環境的。 出世時, 視覺的發展最慢, 不妨運用貝萊博士提供的線索測試一下。  

嬰兒的遊戲、觀看、傾聽、吃飯、洗澡和做別的活動時, 通過感覺獲得了大量的資訊,

Advertisiment
都貯存在大腦中。 他們傾聽、觀望、觸摸、品嘗(在某個時期, 會把任何東西往嘴裡塞)。 當嬰兒到處聞東聞西時, 不要訓斥他, 但是如果氣味嗆人, 就應該阻止孩子接近。 孩子在嬰兒期就開始用感官去瞭解世界, 直到7歲左右才能通過別人的教導來瞭解世界。 如果嬰兒想瞭解人類、環境和事物, 就缺不了直接的感覺經驗。  

幾百年來, 人們一直認為嬰兒生來就有聰穎、愚笨之分, 而且一生中不會改變。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 智力並非一成不變, 在早年能通過環境中豐富的刺激, 大大地加以改變。 如果在一個環境中能自在地運用五官:能看到五顏六色的物體、聽到美妙的聲響、能伸手觸摸到各種東西, 那麼這個環境就具有刺激性,

Advertisiment
再加上父母與嬰兒之間的交往, 會對開發嬰兒的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總之, 語言發展和智力開發密切相關, 智力測驗中的某些專案與嬰兒如何傾聽語言、如何做出反應有關。 咿啞學語是嬰兒的世界語。  

五官是嬰兒獲得知識的源泉, 嬰兒是通過口、手、眼、耳和鼻子得以對事物探個究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