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看懂寶寶的化驗單

感冒發燒是小寶寶最常見的疾病, 當寶寶感冒發燒時, 大夫往往會先讓孩子去驗血, 再根據化驗結果判斷病因進行治療。 久而久之, 家長們也開始專注寶寶的化驗單。 通過化驗單上的那些資料怎麼能看出寶寶的身體情況?同樣是感冒又怎麼根據化驗單來判斷是病毒性☆禁☆感冒還是細菌性☆禁☆感冒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瞭解一些關於化驗的基本知識。

專家表示, 當寶寶出現了發燒、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點等狀況時, 醫生一般就會讓寶寶化驗血常規。 通過血常規可以看出身體是否遭遇了感染,

Advertisiment
還能初步判定感染的是病毒還是細菌。 另外通過血液常規化驗可以瞭解到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各項參數, 這些資料不僅能反映出機體的造血狀態, 看出寶寶的營養情況, 還能體現出其他疾病, 如是否存在貧血或者凝血功能問題等。

很多家長感覺醫生在看化驗單的時候比較關注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這幾項的計數, 這又是為什麼呢?專家表示, 白細胞根據其來源、形態、功能等不同, 至少可以分為3個系統, 即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粒細胞。 由於這幾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 所以當發生不同類型的感染時, 所引起的各類型白細胞數量變化也不同。

簡單來說, 在看化驗單的時候一般都是通過白細胞的總數來判斷身體是否發生感染,

Advertisiment
然後再根據各類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感染, 應該使用哪些藥物治療。 一般而言, 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 淋巴細胞數量增多則是病毒性的感染。

專家表示, 正常小兒白細胞初生時可達(15~20)×l09/L, 以後逐漸下降, 1周時平均為15×109/L。 嬰兒期維持在10×l09/L左右, 8歲以後接近成人水準, 為(4-10)×l09/L。 白細胞增高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性細菌感染, 尤其是化膿性細菌感染。 而白細胞減低則多見於病毒性☆禁☆感染、某些細菌感染如傷寒、瘧疾、粟粒性肺結核等。

除了白細胞數量之外, 各種白細胞類型的比例也是判斷感染的一個重要標準。 臨床上最重要的是看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

Advertisiment
以中性粒細胞為例, 一般中性粒細胞增多與減低的意義和白細胞總數大致相同, 即中性粒細胞增多表明是細菌性☆禁☆感染、減低表明是病毒性☆禁☆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抵抗力很差的新生兒發生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不增多, 而中性粒細胞仍然顯著增高, 表示感染較為嚴重。

對於其他類型的白細胞數量變化可能代表的疾病類型可以參照下表:

白細胞類型 變化 可能代表的疾病

嗜酸性粒細胞 過多 可能患有過敏性疾病, 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寄生蟲病等。

嗜鹼性粒細胞 過多 可能患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單核細胞 過多 可能正處在急性細菌感染的恢復期, 或者是患有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Advertisiment

淋巴細胞 過多 可能感染濾過性病毒或結核菌。

過少 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在急性☆禁☆感染症初期, 中性粒細胞增加時, 淋巴細胞百分比會相對減少。

■ 熱點問答

采血前應讓孩子安靜保暖

Q:醫生必須依據化驗結果才能確診孩子的疾病嗎?

A:要確診一種疾病, 在醫學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是病徵符合這種疾病的表現, 如果想確診孩子感染, 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徵。 其次就是要有檢驗的結果支持大夫的臨床判斷, 比如化驗結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學檢查結果。 所以說, 單純從化驗結果或者臨床表現上都不能確診, 必須將兩者結合, 才能最終確診。

一些家長懷疑在診斷的過程中是否有化驗的必要,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為了診斷的準確率還是應該進行一些常規的化驗。 另外還有一些家長單純是通過化驗單上的結果就判斷孩子的疾病也是不對的, 因為化驗結果僅僅是一個參考, 要判斷一種疾病還是需要很豐富的臨床經驗。

Q:什麼時候做血常規化驗會比較准?

A:一般發熱以後不要馬上進行化驗。 很多家長比較著急, 看到孩子發燒馬上就送去醫院, 這時候的化驗結果比較難作為參考的標準, 因為白細胞增高是在發熱一段時間以後才會出現, 所以應該在發熱24小時後進行化驗, 所得到的數值比較有參考價值。

Q:在寶寶采血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A:一般在采血前應讓孩子處於靜止狀態, 避免有劇烈運動, 比如跑跳等。激烈的運動後,應該靜止15-20分鐘再采血。另外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要注意保溫,保證末梢的血液迴圈比較通暢,這樣也有利於采血。

Q:如果化驗單上白細胞總數增多,是否就應該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A:僅憑白細胞數目判斷是否要使用抗生素不夠準確,還應根據各類白細胞的比例進行判斷。

白細胞可分為中性細胞、淋巴細胞等。細菌感染時,中性細胞所占的比例會增高,超過70%;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所占的比例多增高,超過50%。如果在白細胞增高的同時存在中性細胞的增高,比較符合細菌感染,這時候才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

另外現在很多醫院的血常規都會包含C-反應蛋白這一項,這是能夠表現人體是否有炎症反應的一種蛋白。如果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這項數值會高於正常值,這也是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一項指標。

比如跑跳等。激烈的運動後,應該靜止15-20分鐘再采血。另外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要注意保溫,保證末梢的血液迴圈比較通暢,這樣也有利於采血。

Q:如果化驗單上白細胞總數增多,是否就應該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A:僅憑白細胞數目判斷是否要使用抗生素不夠準確,還應根據各類白細胞的比例進行判斷。

白細胞可分為中性細胞、淋巴細胞等。細菌感染時,中性細胞所占的比例會增高,超過70%;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所占的比例多增高,超過50%。如果在白細胞增高的同時存在中性細胞的增高,比較符合細菌感染,這時候才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

另外現在很多醫院的血常規都會包含C-反應蛋白這一項,這是能夠表現人體是否有炎症反應的一種蛋白。如果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這項數值會高於正常值,這也是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一項指標。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怎樣根據寶寶的發熱程度判斷病情呢?

    如果小孩有高燒驚厥史,體溫高低的意義就比較大,如果體溫高,出現抽筋的幾率會高很多。短時間的體溫的高低不能作為病情輕重的依據,但是持續高燒不退,伴有寒戰,或者發燒的時間比較長,超過4天,小孩精神比較差...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培養寶寶的注意力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想要訓練寶寶的注意力,可從以下著手:1.視覺注意力訓練。比如給寶寶看一張照片,讓他說出照片裡都有什麼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幾個大人、幾個小孩、他們都在幹些什麼、手裡拿著什麼等... [詳細答案]

  • 7回答

    怎樣培養寶寶的如廁習慣?

    寶寶1.5~2歲左右,是孩子大腦神經系統逐漸成熟,能控制大小便的年齡。一歲半以後,如果孩子大便一般都是在早飯後,則每天到時就讓孩子坐在便盆上或者到衛生間去排。如果寶寶開始不願意時,不要硬逼。如果無論... [詳細答案]

  • 3回答

    怎樣培養寶寶的觀察力

    任何時候都可以培養寶寶觀察力啊,比如你家房間裡的桌子換了地方,或安了新窗簾,寶寶可能注意不到。作為父母就可以提醒他:“今天房間裡有什麼變化?”;父母的衣著或髮型有了變化也要問問他:“今天媽媽有什麼不... [詳細答案]

  • 2回答

    怎樣制定寶寶的三餐才能防止營養不良?

    你好,在制定營養餐的時候要考慮營養全面,既要吃些肉類食物,也要吃些蔬菜水果等。同時可以喝些牛奶,在食物的烹調上做的美味一些。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