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的遊戲方式才是孩子們真正想要的

這段時間, 我園正在開展民間遊戲研究, 教師為了讓孩子們更快地學會遊戲方法, 大多採用集體教授的方式。 一天, 當教師費盡心思完成某個遊戲的教學後, 一個孩子突然問:“老師, 我們做完民間遊戲, 就能自己玩了麼?”這一問給教師當頭一棒——孩子不認為教師“教”他們玩的是遊戲。 我們一直宣導主動、愉悅的遊戲精神, 但怎樣的遊戲方式才是孩子們真正想要的呢?

我們決定改變遊戲教授的方式。 戶外活動時, 幾個教師有意在孩子們身邊玩起了“打沙包”的遊戲。 教師們結成對子, 熱火朝天地玩起來。

Advertisiment
一個孩子問我:“老師, 這是什麼好玩的遊戲?”另一個孩子請求:“老師, 也讓我們玩玩呀!”我回答他們:“我也不會玩, 我們先一起看看怎麼玩。 ”我讓孩子們聚集在我身邊, 邊看邊討論。 洋洋說:“這個遊戲得四個人玩, 兩個在中間躲, 兩個人打沙包。 ”文文說:“呀, 小王老師被打中了!”接下來又說, “小王老師咋不玩了呢?”其他幾個孩子說:“可能被打中就不讓玩了。 ”緊接著陳老師也被打中了, 打沙包的李老師故意大聲喊:“我們贏了該換人了!”說完就和小王老師迅速跑到中間。 丫丫說:“老師, 我知道了, 被打中就要換人了。 ”洋洋說:“不對, 兩個人都被打中才能換人, 你看小王老師下去後, 陳老師還在玩呢!”我接著說:“對, 我也看明白了, 但是在中間的人能不能接沙包呢?接住了算不算被打著?”洋洋馬上跑過去問還沒開始遊戲的小王老師,
Advertisiment
得到答案後大聲說:“小王老師說, 接住沙包可以救一條命, 可以把打下去的人救上來!”這時, 孩子們的遊戲熱情已經被激發了出來, 大家迫不及待地找小夥伴玩“打沙包”。 我看著身邊的微微, 大聲問:“老師累了吧?讓微微小朋友來替一下吧。 ”小王老師說:“我累了, 誰來替我?”微微開心地跑了過去, 跟其他幾個老師一起接著玩遊戲……

改變遊戲方式後, 教師扮演了玩伴的角色, 孩子們在看遊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玩法和規則, 自發產生了遊戲興趣, 這個“學習”的過程是輕鬆自然的, 教師教得無痕, 孩子學得自然。 “你玩我看”的方式開拓了我們開展民間遊戲的思路,

Advertisiment
也讓我們對民間遊戲在幼稚園裡的傳承和創新充滿信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