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正確教會孩子學說話

3歲前是孩子學說話的寶貴時期, 因為3歲前是人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人類說話能力是在後天所獲得的。 一個聽與發音器官健全的孩子只有處在有語言交流的環境中, 即有人和他說話, 孩子語言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專家表示, 小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 說幾個簡單的詞句, 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 言語遲緩的原因很多, 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從生理上講, 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

Advertisiment
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 比如, 孩子若出現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異常, 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聲協調困難, 影響發音;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 也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如果孩子得了孤獨症, 或者是智力低下, 也可能不會說話。

不過,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經常把孩子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 孩子習慣了聽, 就不願開口了;也有極少數家長, 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准當笑料, 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另外, 孩子出生後一直聽著方言長大, 孩子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 孩子學普通話可能會有發音不准的現象。

陪孩子說話

正確教孩子說話

Advertisiment

說話是寶寶必須學會的基本能力之一, 怎樣能夠讓寶寶順順利利學說話呢?從家長的角度看, 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 父母對寶寶的要求不要反應太快, 比如寶寶指著水瓶, 家長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 於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使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當寶寶指著水瓶, 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幹什麼, 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 你就應該鼓勵他, 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 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其次, 不要經常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簡單地說就是不說不完整的話, 例如, 吃飯說成飯飯。 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 會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

第三, 不要老是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

Advertisiment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存在著發音不准的現象, 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 成人可能會覺得好玩, 可愛, 在不經意間重複錯誤的發音, 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 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 時間一長, 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 發音就會逐漸正確。

第四, 別讓寶寶置身于語言複雜的環境當中,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 語言環境複雜, 多種方言並存, 這會使正處於模仿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 其結果是導致寶寶說話晚。 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 最好都說普通話, 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小編總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 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張嘴說話,

Advertisiment
給孩子製造一個練習說話的環境。 父母更要以身作則自己發音就要標準, 孩子開始的學習都是以模仿為主的, 正所謂有樣學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