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愛

銘銘的病症, 我診斷為兒童情緒與行為障礙。 這是一類特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行為和情緒障礙, 最多見的有多動症、抽動症、對立違抗行為、社交性焦慮、學習恐懼等。

銘銘的問題, 出在父母身上。 “天下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未成年人身上的問題幾乎都是家庭造成的, 更確切地說, 是家庭教育造成的。 大凡帶著孩子來給專家問診心理的父母, 八九成問題癥結都出在大人身上。 因此要治孩子的“病”, 父母要先吃“藥”。

對於兒童情緒與行為障礙, 治療應以心理疏導治療為主。

要打開銘銘的心結,

Advertisiment
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雖然媽媽同意他不上學的要求, 但年幼的銘銘會認為, 這是他“奮力鬥爭”後才爭取來的, 媽媽只是在無奈情況下作出的妥協與讓步, 並非發自內心。 因此, 銘銘認定媽媽已經不再愛他了, 媽媽愛的只是學習好的兒子。 感受不到媽媽的愛, 銘銘便採用與外界隔離的形式來保護自己。

媽媽應先轉變觀念:銘銘年紀尚小, 我們不可能要求這麼小的孩子去改變, 我們只能通過父母的轉變, 而改善銘銘與媽媽江琴之間的緊張關係。 唯一能改變這種關係的, 是父母的愛。

沒有哪一個家長會認為自己不愛孩子。 但作為家長, 有沒有問過自己, 這樣的愛, 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對孩子的教育, 最關鍵的是什麼?

Advertisiment

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 而不是滿足家長虛榮心的一個物品, 或者延續父母意志的複製品。 培養的正確方式, 應該是引發孩子自身的成長力, 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去成長, 而不是讓他為了父母或者別的原因去成長。 家長們“揠苗助長”的心理雖然可以理解, 卻非常不可行。

當前江琴要做的是, 重新建立與改善親子關係。 她轉變觀念, 改變教育模式, 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提高親子溝通技巧。

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當孩子未成年, 嚴格意義上說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他還沒有是非觀念, 還沒法判斷事物好壞, 因此父母對孩子要有百倍的耐心。 100%地欣賞孩子, 就像欣賞你最喜愛的東西, 無條件地接納他、喜愛他,

Advertisiment
不管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 不管他的成績是好還是壞。 不要因為孩子開始喜歡上網, 就因此認為他有網癮。 也許當父母說出這一句話時, 就會無形中將親子關係親手破壞了。

其他家庭成員充當潤滑劑:同時, 還需要家庭其他成員的介入, 比如爸爸、爺爺奶奶等, 選銘銘最信任或最喜歡的人, 來充當銘銘與媽媽之間“潤滑劑”。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愛?做父母的, 要善用自己的耳朵、眼睛、嘴巴和雙手, 運用好所有表達“愛”的工具, 只要發自內心, 是無條件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 孩子自然會感應到。 到那時, 孩子心中的“冰山”自然會慢慢融化, 心結也會慢慢打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