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對孩子說“不”

許多父母常用“不”來回答孩子提出的要求, 這是愛孩子、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常用“不”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傷害孩子, 對孩子不常用“不”也並不意味著溺愛孩子。 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合理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與正確地使用“不”。
對孩子說“不”時, 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父母任意地說“不”會使孩子的是非觀念紊亂, 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識, 並產生逆反心理。 例如, 該吃點心時, 降低孩子的自我意識, 並產生逆反心理。 例如:該吃點心時, 孩子向媽媽提出:“我肚子餓了, 能買個麵包嗎?”媽媽卻說:“不!”經常這樣,

Advertisiment
孩子會搞不清什麼該做, 什麼不該做, 甚至會認為, 反正媽媽什麼都不同意, 我也什麼都不聽媽媽的。
△不要只說“不”, 還要說明為什麼“不”。 儘管孩子不一定馬上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解釋, 但最終孩子總能明白意思。 例如, 孩子想要買很大很貴的玩具大象, 但經濟條件不允許, 這時可以對他說:“買玩具大象要花很多錢, 但我們還要花錢吃飯穿衣, 不能把那麼多的錢花在買玩具大象上, 否則吃穿怎麼辦呢?”
△讓孩子知道東西太多沒有必要。 當孩子已有了許多東西時, 不再給他買同類的東西是不會傷害他的。 若供過於求, 孩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會出現厭惡情緒。 再則, 長期依從孩子的要求, 會使孩子變得驕橫、任性, 不能接受“不”的回答,
Advertisiment
這倒是真的害了孩子。
△讓孩子體驗“給”的樂趣。 父母要向孩子灌輸“給予”的觀念, 並提供機會讓孩子去幫助別人, 讓他體驗幫助別人, 讓他體驗幫助別人和給人東西的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