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1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各種技能 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並在這過程中學會適合1歲寶寶這個年齡段的一些生活技能, 如洗臉、喝水等。

2 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為寶寶創造條件, 使寶寶有機會與成人.尤其是與同伴相處, 學會處理與人、與事物的關係。
父母幫助孩子完成一項工作, 比代他做完所花費的時間要多好幾倍, 為此付出的勞動也大得多, 因此需要極大的耐心。 但是, 這種付出是值得的, 它能保證孩子較早學會獨立生活, 並使他終生受益。

3 培養孩子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Advertisiment
所以不僅要保持寶寶進餐的環境清潔、安靜和愉快, 還要注意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注意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好感: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飯前、便後要洗手, 吃飯時要安靜、不說話、不嬉笑打鬧等:要自己用勺、筷、碗進餐, 以儘早養成其獨立進餐的習慣;不要邊吃邊玩, 或邊吃邊看電視;飯前不吃零食, 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 以免影響食欲。

4 培養寶寶的行為習慣 對1歲寶寶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 應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進行。 家裡來客人時教孩子拍拍手表示歡迎;當客人送給孩子東西時教孩子點點頭表示謝謝;家裡來了小朋友, 家長應熱情地拿出糖果來,
Advertisiment
並鼓勵孩子分發給小朋友;客人走時, 讓孩子揮手再見。
年輕的家長常犯一個毛病:先慣後管。 寶寶小的時候百依百順, 等他形成不良習慣後再來管, 就很難收到好的效果了.甚至還會影響大人與孩子間的情感。
還有這樣的家長.他們情緒好的時候, 孩子做錯了事, 也毫不介意;他們不高興時, 看孩子總是不順眼, 甚至將孩子當成“出氣筒”, 這樣做非常不好, 會導致孩子缺乏是非觀念, 影響寶寶身心健康。
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寶寶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父母自身修養的提高是育兒教育的重要基礎。

5 珍惜孩子的自我獨立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
Advertisiment
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 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 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因此, 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 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 使其獨立性不斷發展。

6 生活中儘量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 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孩子吃飯不要硬逼, 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 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 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7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
Advertisiment
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 極少與父母同住。 孩子學走路時, 跌倒了, 自己爬起來。

8 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 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 幼兒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 讓幼兒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 要儘量遊戲化, 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 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 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 不愛勞動, 害怕艱苦, 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9 慢速分解動作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水準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援。
Advertisiment
比如吃飯, 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 怎樣往嘴裡放, 父母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 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儘管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並不很高, 但如果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 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10 獨立能力培養的要點 1、要有耐心。 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是一項長期、繁瑣、細緻的工作, 所以進行這項工作, 家長應有耐心。 例如, 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 家長要先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耐心觀察, 還要及時地鼓勵, 耐心地幫助。 這比家長親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煩些, 又費時間,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從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2、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方面,1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飯後用餐巾擦嘴。到兩歲半,孩子就能乾淨俐落地吃完一頓飯。
3、通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教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洗臉,可以採用遊戲的口吻:“今天媽媽和小明比賽,看看誰把臉洗得又快又乾淨。”然後,給孩子一塊毛巾,邊示範,邊講解洗臉、洗手的順序。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恆。
幼稚園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後家長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卻來包辦,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只有老師、家長協調一致,共同要求,反復強化,形成鞏固的聯繫,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5、對孩子曉之以理。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還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2、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方面,1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飯後用餐巾擦嘴。到兩歲半,孩子就能乾淨俐落地吃完一頓飯。
3、通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教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洗臉,可以採用遊戲的口吻:“今天媽媽和小明比賽,看看誰把臉洗得又快又乾淨。”然後,給孩子一塊毛巾,邊示範,邊講解洗臉、洗手的順序。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恆。
幼稚園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後家長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卻來包辦,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只有老師、家長協調一致,共同要求,反復強化,形成鞏固的聯繫,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5、對孩子曉之以理。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還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