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訓練法開導自閉症的孩子

自閉症者對家庭造成的壓力, 國內外都有不同的報告, 那就是母親所受的壓力一般較父親為大。 這除了與女人的生理狀況有相關外, 也和個性及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然如宋醫師曾講過的, 身為自閉症者, 親人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建設。

從一些訓練自閉症者成功的範例皆可看出, 自閉症者父母親從積極訓練孩童的過程中學到了比他們原來所學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而訓練孩子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耐性和毅力也就更勝一般人了。 本人在高雄辦理巡迴電腦輔助特殊教育時即深深感受到,

Advertisiment
有些孩子的媽媽原來不會騎機車的, 為了送孩子上學也學會了騎機車;而原來不會開車的人也為了孩子的緣故學會了開車。

從有機會接觸到自閉症的孩子以來已近兩年, 雖然特殊教育並非我的專業,但探計自閉症孩子的心靈與關心殘障同胞卻成為我的興趣。 閱讀過一些國內外有關自閉症的書籍、資料及研究報告後,給我的啟示是:沒有任何自閉症的人是不能訓練的, 不管是中度、重度的低功能的自閉症患者, 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一定會有進步的、會成長。

1、教導孩子們熟練問候的語句

自閉症的孩童大部分有語言上的障礙, 這也是他們難以建立人際關係的原因。 讓孩子學會並熟練日常的問候語:某某人早、某某人好、謝謝、對不起、不客氣、沒關係等,

Advertisiment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這些語句並不長, 也較容易教, 但重要的是訓練他們講這些話的習慣。 有禮貌的孩子每個人都喜歡, 最起碼孩子們學會熟練的運用這些問候語, 不會讓人家一眼就覺得與常人不一樣。

2、擅用機會教育孩子們關心周圍

自閉症孩童一向是自我為中心, 只顧自己的喜好, 而不顧別人的感覺。 要教會關心別人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因此, 首先要讓他們瞭解所謂的喜、怒、哀、樂, 要讓他們體會那些感受時, 可以用較為誇張的動作來表示。 例如, 當孩子們看電視節目出現這些畫面時, 父母可在身傍強化這些表情及動作的反應, 並且不斷的跟孩子們解說其原因。 在外面活動若遇有小孩哭泣時,

Advertisiment
就教會他們去安慰那哭泣的孩子。

總之, 機會就在您身傍, 做父母的要頭腦靈活, 隨時把握機會。 有許多的父母為了面子不好意思在大眾面前獻“醜”, 常以消極的做法避開各種的場合, 這並不是明智之舉。 要知道父母的要死面子則會害了孩子。 明智的父母應該要有“孩子的訓練重要, 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重要”的體驗, 更何況教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 那有顏面之失。 若能教會孩子關心別人, 那他的人際關係一定會有大的進步。

3、 隨時隨地保持孩子們整潔的外貌

自閉症的孩童缺乏照顧自己的能力除了一些少數有潔癖固定性行為的孩童或許會注意到自己外觀上的整潔外, 絕大部分的孩子是不會這樣做的。

Advertisiment
俗話說:“費要金裝, 人要衣裝”, 自閉兒通常有一副清秀的面孔, 讓一般人無法看出他們的毛病何在。

因此, 若能隨時幫他們保持整潔, 不僅是小朋友, 就連大人也會願意接近他們。 如此一來才能增加孩子們與人互動的頻率。 小朋友願意接近他們, 不排斥他們, 那孩子們才有學習的機會!孩子們能夠到處討人喜歡, 也就是孩子們的福氣。

4、訓練孩子在學習或技能上的某專長

自閉症, 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常有些特殊的潛能, 若能將其潛能善加培養並加以發揮, 不但可以獲得周遭同學的接納, 也可能成為其日後謀生的技能。 眾所周知的周于翔小朋友已在繪畫的才能表現出他一片的天空。 周于翔在其班上不論是老師還或是同學都喜歡接近他,

Advertisiment
這對他來說講不啻增加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有些參加電腦訓練班的小朋友自從參加了電腦班後, 班上的同學也以“刮目相看”的心態來與他做朋友了。

自閉症狀孩童訓練的事情很多, 以上所列只不過是生活方面父母較易進行的幾項。 其實, 自閉症孩童最大的瓶頸就在團體遊戲規則的認知與學習, 而這些活動都必須要特意去安排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 在此也鼓勵自閉症者的父母再接再勵, 千萬不要放棄教育孩子的任何機會。 對孩子們最大的幫助和權益是給他們最好的訓練, 而不是僅僅照顧他們而已。 只要您有心, 您也一樣會成功。

5、訓練並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常說良好的習慣不易養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況自閉症的孩童。自閉症孩童有行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將他們這種固定性的毛病轉成固定的良好生活習慣的話,雖然他們不擅長於與人溝通、打交道,但起碼不會遭人嫌棄。這些良好的習慣必須從日常的生活訓練起。如刷完牙後,牙刷、牙膏、漱口杯要歸定位;鞋子脫下時要擺整齊等,這些生活自理的事項不是只有在“兒心”或“弘愛”訓練時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須隨時注意,不能馬虎。

我們常說良好的習慣不易養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況自閉症的孩童。自閉症孩童有行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將他們這種固定性的毛病轉成固定的良好生活習慣的話,雖然他們不擅長於與人溝通、打交道,但起碼不會遭人嫌棄。這些良好的習慣必須從日常的生活訓練起。如刷完牙後,牙刷、牙膏、漱口杯要歸定位;鞋子脫下時要擺整齊等,這些生活自理的事項不是只有在“兒心”或“弘愛”訓練時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須隨時注意,不能馬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