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兒童,從小治療心理疾病

或沉默不語, 或愛動過度, 或慣用拳頭解決問題, 或付出了加倍的努力, 成績仍然很差……也許, 在大多數家長看來, 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成長之路, 殊不知在此過程中, 孩子的心靈可能已經蒙上了陰影。 一項資料顯示, 成年後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的人群中, 30%早在孩童時代就已埋下了“禍根”。 由此可見, 孩子心靈上的塵埃需要儘早打掃。

德國是心理學的發源地, 而且, 心理學至今仍在德國兒童身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在德國, 父母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障礙及疾患, 大醫院也都設有兒童青少年心理及精神科,

Advertisiment
該科下設幼兒組、兒童組及青少年組。

8歲的本尼因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在柏林洪堡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接受治療。 他的主治醫生特菲爾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目前, 小本尼的父母每週抽出3天時間陪他在門診治療。 治療期間, 醫護人員會對孩子及其父母進行評估, 內容包括親子交流、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孩子的玩耍、睡眠、飲食等。 必要時, 學校也會給予全面的配合。 特菲爾還對記者說, 幼兒組的治療方法與兒童組類似。 青少年組患者則每週需5天左右在醫院接受全天觀察, 上午學習文化, 下午接受醫生對其進行個案治療。 治療方案還要求每週保留親友存取時間及集體活動時間。

一項由德國聯邦青少年心理和精神保健協會開展的最新調查發現,

Advertisiment
在7—16歲的孩子中, 有心理障礙者占20%, 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抑鬱和焦慮等心理障礙在孩子中具有普遍性。 而且, 在7歲以下的幼兒中飲食、語言、睡眠等心理障礙也越來越嚴重。 這說明, 兒童的心理障礙比想像中要普遍得多。

對此, 特菲爾教授指出, 兒童心理障礙如不能得到治療, 可能導致“成年後遺症”, 症狀會從兒童期延續到成年。 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常表現為行為問題、學習成績不良等, 成年後會有人格障礙、嗜酒等問題。

“所以, 及早診斷治療兒童心理障礙至關重要。 ” 特菲爾教授說, 德國目前兒童心理治療的心得主要包括:一是, 準確診斷和及早治療, 特別強調“從0歲防治”。

Advertisiment
不僅觀察患兒本人, 而且要調查孩子的“全面環境”, 找到發病原因。 二是, 心理療法和藥物治療相結合。 研究表明, 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樣重要。 三是, 採取各種輔助治療手段。 記者在他們醫院就看到, 醫生與新患者溝通不起來, 就讓“狗醫生”幫忙。 特菲爾教授說, 患兒撫摸動物有助於降低血壓, 使人達到一種放鬆狀態。 研究還證明, 體育鍛煉能緩解兒童的心理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