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玩具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

寶寶喜歡玩具, 喜歡到睡覺、洗澡、吃飯都要玩具的陪伴, 就想把玩具當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一樣。

對玩具的喜愛

開始試圖把拆散的玩具安裝上, 寶寶從“破壞”轉到“建設”上來了。 玩具就是讓寶寶玩的, 不應該限制玩的方法, 玩的方法越多, 包括拆散玩具, 越顯示出寶寶的聰明和思考能力。 當然, 這種“破壞”, 應該只限制在玩具的範圍, 對家居擺設、家用電器等非玩具的物品, 還是要明確“不能動”的。 有的父母很極端, 一切都不限制, 認為這樣才能創造寶寶探索世界的寬鬆環境。 問題在於, 明確不能動的物品, 本身就是寶寶探索世界的必要前提,

Advertisiment
一個沒有前提概念的寶寶, 是探索世界的寶寶嗎?對人類已經積累的生活常識缺乏理解、缺乏敬畏的寶寶, 真的是父母渴望養育的寶寶嗎?這些都是值得父母們深入思考的。

孩子的玩具朋友

會玩變形玩具

寶寶動手能力的提高, 使得寶寶已經不滿足於玩形狀固定的玩具了, 能夠變換形狀的玩具, 開始引起寶寶的濃厚興趣。 玩具已經不是外在的東西了, 而是加進了寶寶的創造力。 這時, 玩具本身所包含著的文化內容, 特別容易影響寶寶剛剛形成的精神世界。 媽媽在選擇變形玩具時, 特別要注意玩具所潛藏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 如果有不良的文化導向, 就不應該選擇給寶寶玩。

Advertisiment

像媽媽一樣關愛玩具娃娃

給玩具娃娃穿衣服、餵飯、喝水、蓋被子, 還會把娃娃放在童車中推著玩, 媽媽對寶寶的關照和愛護, 寶寶全部給了玩具娃娃。 寶寶還會模仿媽媽的方法, 哄玩具娃娃睡覺, 還願意當玩具娃娃的爸爸或媽媽。 這是愛的傳遞。 如果媽媽給寶寶的不是溫暖的愛, 寶寶還會給玩具娃娃傳遞關愛嗎?果果2歲時, 有一天在床上用小手拍打娃娃熊, 嘴裡念念有詞:“叫你不聽話!叫你不聽話!”媽媽驚呆了, 她以後再也沒有打過寶寶。 父母不把愛傳遞給寶寶, 寶寶傳遞給他人的, 會是愛嗎?寶寶對待玩具娃娃的態度, 應該成為父母審視自己對待寶寶的一面鏡子。

小編總結:與寶寶同吃同玩的玩具, 受到了寶寶的喜愛。

Advertisiment
長此下去, 有助於寶寶日後學會關愛別人, 對別人多同情, 少打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