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根源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遊戲有規則, 寶寶要遵守

玩遊戲的時候, 朵朵又輸了, 哇哇大哭起來。 爸爸沒理她, 看她哭得沒意思了, 才對她說:“朵朵, 失敗了心裡有點難過, 是嗎?”

聽罷此話朵朵的眼淚又要掉下來了, 看來是說中了。

“和你一起玩的時候, 爸爸媽媽有沒有輸過?我們有沒有哭?”

朵朵想了想說:“你們當然也輸過, 你們沒有哭!”

“對呀, 玩遊戲, 總會有人輸有人贏的, 這樣才好玩呢, 如果老是你一個人贏, 那還有什麼好玩的啊, 也沒有人願意和你玩了。 輸贏要靠自己的能力, 不能贏了高興輸了就哭!”爸爸耐心地解釋遊戲時該有的心態。

Advertisiment

“你還要不要玩了?”看朵朵情緒好了許多, 爸爸問。

“要!”朵朵又來了興趣。

“那我們說好了, 失敗了不能哭, 玩的時候要多動腦子!”

“好!”朵朵很痛快地答應道。

幼兒期是孩子感覺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 此時有目的、有計劃地拓展孩子的感覺和運動, 不僅對大腦是良好的刺激, 提高大腦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支配能力, 還能促進運動神經的發展。 遊戲是孩子體育啟蒙的第一課, 也是訓練孩子感覺和運動的最輕鬆的方式。

孩子的遊戲一般需要兩個以上的人參與, 能和別人和諧融洽地玩在一起也是小孩子一種非常重要的習慣。 而這種習慣的培養, 重在教育孩子遵守遊戲中的相關規則。

愛心提示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Advertisiment
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勞動同樣重要的意義。 ”

遊戲對於孩子的成長, 就像維生素一樣必不可少, 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 是適合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活動。

遊戲各有規則 寶貝請遵守

遊戲是大眾參與的, 規則也是大眾化的。 各種不同的遊戲, 有著各自不同的規則, 比如籃球有著籃球的比賽規則和輸贏定法, 踢毽子、丟沙包、捉迷藏等遊戲也是這樣。 這些遊戲只有在參與者嚴格遵守規則的條件下, 才能讓大家玩得盡興, 參與者也只有遵守規則才可贏得最後的勝利, 否則必被淘汰出局。

在孩子參與遊戲的時候, 一定要幫他從小就養成一種好習慣, 玩之前認真瞭解遊戲的方法和規則,

Advertisiment
就不易違反和破壞規則。

孩子為什麼會不遵守規則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喜歡遊戲, 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遵守遊戲規則。 為什麼在遊戲中孩子不喜歡或對抗規則呢?原因很多, 比如孩子年齡還太小, 還不能理解遊戲的規則更談不上遵守了;有些遊戲的內容對孩子來講又過於複雜, 孩子要想成功是比較困難的, 於是他就想越過遊戲規則去走捷徑;如果遊戲時失敗過多, 孩子喪失了玩遊戲的積極性, 於是中途退出或哭鬧;好勝心過強的孩子總想著超過別人, 就會在競賽性☆禁☆遊☆禁☆戲中不遵守規則等等。 自己的孩子在遊戲中不遵守遊戲規則, 需要父母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然後幫其糾正。

對症説明孩子守規則

要想孩子認真遵守遊戲規則,

Advertisiment
玩得更開心, 更盡興, 家長需要在分析孩子拒絕規則的原因的基礎上, 親自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 並以角色的身份和遊戲的口吻指導孩子遊戲, 説明孩子遵守遊戲規則。

同時, 家長還需要認真地做到: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遊戲, 遊戲的內容不能過於複雜或簡單;給孩子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 提高他對遊戲的積極性, 並對他遵守遊戲規則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孩子認識到要想得第一就必須遵守遊戲規則, 否則就不是光榮的事情;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正確行為, 在他即將偏離規則之時馬上糾正。

各種遊戲的共同規則有哪些

不同的遊戲規則各有不同, 可是所有的遊戲又有共同的規則,

Advertisiment
也就是有最基本、必須遵循的規則。 它們包括:遊戲有輸有贏, 勝敗乃兵家常事, 要拿得起放得下;遊戲時不可投機取巧, 輸贏由規則來定;遊戲時既有對手之間的合理有序競爭, 也有同伴之間的互助合作;遊戲中的玩具要分享, 要用心呵護;遊戲結果無論是輸還是贏, 都要坦然面對等等。 孩子在遊戲中遵守了這些規則, 增強孩子的社交力和親和力, 對其體力和智力發展都很有益處。

養成好習慣有訣竅

和孩子一起玩, 大人的遊戲技能當然要比孩子高許多, 所以除了讓孩子懂得遊戲時需要遵守規則外, 大人也要有意識地相讓。 當然要讓得不著痕跡, 讓得巧妙, 這樣才能讓孩子既懂得了道理, 又體驗到遊戲的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