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女性的私處濕度看出排卵期

作為女人, 不時會感到下體有濕漉漉的東西分泌出來, 有時候這種濕漉漉的東西還挺多, 甚至可以打濕內褲。 那麼, 這種濕漉漉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生理作用?通過這些濕漉漉的東西是否能看出我們的健康狀況, 是不是能分辨我們的排卵期?

濕漉漉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從醫學角度看, 這種東西源於陰☆禁☆道及其子宮頸部, 稱為陰☆禁☆道分泌物, 如同口腔裡的唾液、眼睛裡的淚液、胃與腸道中的胃液與腸液等一樣, 各有其獨特的性能與使命, 共同維護著身體的健康。

有時我們稱它們為白帶,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這是因為這些分泌物是由子宮頸腺體分泌的粘液、陰☆禁☆道上皮脫落的細胞、白細胞、一些細菌及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

Advertisiment
在接近排卵期時, 白帶以宮頸粘液為主要成分, 此時的宮頸粘液量多, 水分大, 清澈透亮, 似蛋清樣外觀, 韌性大, 有時可拉成長長的帶狀, 白帶也由此定名。

每位婦女都知道白帶, 幾乎天天都有, 但你有沒有發現白帶時多時少、時稠時稀的規律呢?或許, 有些人留心到另外一種現象--下身(陰部)有時乾燥, 有時潮濕,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讓我們擷取一點陰☆禁☆道分泌物, 放到顯微鏡下看一看其中蘊藏的奧秘吧。

奇妙的宮頸黏液很水很嫩的時候就是排卵期啦

在陰☆禁☆道分泌液中,

Advertisiment
以子宮頸分泌的黏液最為神奇且富有變幻色彩。 這種變幻首先體現在分泌量上。 一個健康的育齡女性, 在排卵前期及排卵期每天約產生800~700毫克, 而其他日子每天僅產生20~60毫克, 差別之大可謂天壤。 其次體現在黏液的性狀上, 如水樣與膠凍樣變化, 黏液絲拉絲度大小變幻, 黏滯度的差異, 羊齒狀結晶如萬花筒樣顯現等, 而且這些變化都是限在女性排卵期前後短短的6天之內。

奇妙的宮頸黏液像膠凍的時候就不能生寶寶

假如女性卵巢病變(導致雌激素分泌不足, 失去或部分失去調控月經週期的能力)、宮頸病變, 如發炎、生瘤等(致使宮頸無法分泌黏液, 或者所分泌之黏液不能按週期變幻), 精子自然難以逾越雷池, 不孕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Advertisiment
因此, 不孕不育的夫妻在尋找原因時, 不可忘記卵巢、宮頸的檢查。

白帶變成這樣你就需要看醫生了

白帶受著卵巢分泌的激素的控制, 特別是宮頸腺體所分泌的液體--宮頸粘液, 在月經週期的不同時期有著量和質的週期變化。 月經週期的前半期, 即排卵前期, 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 分泌量逐漸增多, 在它的作用下, 宮頸粘液量也漸漸增加, 且越來越稀薄、透亮。 使月經後一直較乾燥的下身會逐漸變得潮濕。 到達排卵期, 雌激素分泌達高峰, 宮頸粘液量也最多, 韌性也最大, 常常有帶狀的清亮粘液流出, 有時可拉得很長, 此時婦女下身最潮濕。

當上述帶狀白帶流出時, 會有一種滑膩感。 它不同于陰☆禁☆道炎和宮頸糜爛引起的白帶增多。

Advertisiment
前者清澈透亮, 沒有氣味, 其中95%以上為水分;後者黃色濃性或乾酪塊狀, 並使陰部奇癢難受, 還常有臭味。 排卵期宮頸粘液大量分泌持續約2-3天, 也就是下身最感潮濕的時間。 排卵期後, 卵巢分泌激素孕酮, 它阻止宮頸粘液大量分泌, 所以白帶減少, 下身也就乾燥多了, 約經10天左右, 月經就來潮了。 有時在月經來前1-2天, 白帶又稍許增多, 這主要是陰☆禁☆道的脫落上皮, 宮腔分泌物和細菌, 而不是粘性的宮頸粘液。 患有陰☆禁☆道炎的婦女, 常不能分辨清楚這種幹與濕的感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