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前到孩子1歲,奶爸都能做些啥?

對於孩子來說, 爸爸是他們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角色,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至關重要。 但是, 面對軟綿綿肉乎乎的小嬰兒, 很多爸爸都說不知道該陪娃做點什麼。 其實, 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 爸爸都可以參與其中, 工作繁忙的爸爸更需要專門學習陪伴, 有了這些帶娃技巧, 爸爸也能做得很好!

出生之前

試著跟胎兒互動

我們建議准爸爸在寶寶出生之前就常常跟寶寶互動, 因為胎兒也聽得到外界的聲音, 也會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隔著肚皮跟寶寶說說話, 也是在培養感情哦。 而且,

Advertisiment
如果能陪著准媽媽去做產前檢查, 聆聽胎兒的心跳, 感受胎兒的成長, 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學習孕期課程

一般的大醫院都會提供免費的孕婦課程, 包括但不限於孕期營養、母乳餵養、生產知識、新生兒護理、產後恢復等等, 如果能跟准媽媽一起學習這些知識,

Advertisiment
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而且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 才能更好地照顧即將出生的寶寶哦。

佈置嬰兒房

寶寶出生之前要準備的東西可不少, 小衣服、小被子、口水巾、尿不濕等這種買買買的快感就讓給媽媽吧, 但佈置嬰兒房這種大工程可是很需要爸爸的參與哦。 等寶寶出生以後, 就可以告訴他, 在你出生之前, 爸爸就知道一定會愛上你。

0-3個月

寶寶出生之後的幾個月是最兵荒馬亂的時段, 媽媽最需要親密愛人的支援, 家庭矛盾最需要紐帶人物的擺平, 寶寶也最需要親近的人的照料。 在這一階段, 爸爸們可以做什麼呢?

給孩子洗澡、換尿布

給孩子洗澡、換尿布不是媽媽的專利, 這個時候爸爸如果能夠參與進來, 幫媽媽分擔,

Advertisiment
讓她能夠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是特別貼心、特別有擔當的舉動。 而且, 在給寶寶洗澡、換尿布的同時, 跟寶寶說說話、唱唱歌, 也是很好的互動, 這時候的寶寶可喜歡人臉了, 一定要抓住時機常常刷臉培養感情哦。

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和打預防針

孩子出生之後的頭幾個月, 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打預防針, 產後媽媽的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 一個人帶著寶寶奔赴醫院排隊打針, 真的會比較辛苦, 這個時候很需要爸爸的支援。 而且, 男人更理性更有計劃一些, 可以幫媽媽提前做好行程安排, 以求迅速結束戰鬥回家休息。

嘗試哄睡寶寶

不要覺得餵奶、哄睡都是媽媽的責任, 爸爸幫不上什麼忙。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 其實對於哄睡人是誰並不會很挑剔,

Advertisiment
他只是需要一點説明來入睡。 這個時候是爸爸參與育兒的好時機, 因為寶寶根本不會因為哄他睡覺的不是媽媽而大哭大鬧, 覺得受到了拋棄。 如果寶寶適應了多種哄睡方式, 以後的睡眠調整也會比較容易介入。 一個不好好睡覺的寶寶會讓全家人都疲累不堪的, 相信我, 這個時候的辛苦參與絕對是值得的。

Advertisiment

4-6個月

這個時候的寶寶基本適應了撫養人的養育節奏, 開始好奇地東扭扭西看看地探索世界啦。 這個時候爸爸可以做什麼呢?

繼續幫忙洗澡、換尿布、哄睡

這些點滴的相處都是陪伴, 不要忘了要多跟寶寶說說話、唱唱歌哦。 他非常喜歡人發出的聲音, 尤其是熟悉的人, 也非常喜歡有節奏的音樂, 尤其是爸爸媽媽唱的兒歌。

帶寶寶出門曬太陽

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不能表達想要出去玩的願望, 但是如果帶他出去曬太陽的話, 他會滴溜溜的轉動著小眼睛看個不停, 這個世界太有趣了!爸爸可以用推車、背帶, 或者抱著(爸爸都是大力士)寶寶出門走走, 這也是培養父子感情的絕佳方式呢!

學習輔食添加的知識

4-6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添加輔食啦,爸爸如果能夠提前學習輔食添加的知識,跟媽媽統一戰線,一起從容應對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建議,絕對有利於家庭和諧。當然咯,學習科學地添加輔食也是為了寶寶的健康嘛。

陪玩、講故事、讀繪本

三個月以前的小寶寶還是軟趴趴的一坨,拉拉他的小手小腳都很不情願的樣子,三個月以後就不一樣了,他開始試著伸伸手、蹬蹬腿,轉動小腦袋,露出微笑,跟大人互動啦。這個時候,嬰兒被動操就可以做起來啦,寶寶很喜歡大人幫他動動手動動腳呢。

這個時候的寶寶對人的聲音和動作都很感興趣,也想要摸摸不同材質的東西,布書就是很好的玩具啦。爸爸可以手舞足蹈地把書中的故事演出來,寶寶可喜歡了。而且,爸爸媽媽講故事的風格肯定不一樣,多接觸不同的風格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好處哦。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的移動能力大大增強,基本上都能學會滿地爬,有些大運動發育超前的還能跌跌撞撞地走兩步,也能聽懂一些大人的指令,爸爸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繼續幫忙洗澡、換尿布、哄睡

感情真的是在瑣碎的生活細節中培養出來的,相信我。這期間的聊天、唱歌、講故事請堅持,因為寶寶開始給你回應了。他聽到熟悉的音樂會表現得很開心,聽到熟悉的故事會表現得很平靜,這都是前期栽的樹開花了啊。

家居安全排查

6-12個月的寶寶移動能力突飛猛進,好奇心爆棚的他肯定想要到處摸摸看看,如果不想把寶寶關在安全圍欄裡(那多無趣啊),就把全家的安全隱患排查一遍吧,各種插孔、小洞、電線,易燃易爆易碎品,統統都要收起來放好。這種“水電工”相關的活兒,肯定爸爸幹起來最順手啦!

安排孩子的戶外活動

雖說兩歲之前的寶寶都對跟其他寶寶社交沒啥興趣,可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可是大大的呢!帶寶寶去上上早教(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去嬰幼兒的遊樂場玩玩,去公園轉轉感受一下大自然,都是特別好的父子互動活動。豐富的環境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哦,作為行動能力超強的爸爸,一定要帶寶寶四處看看哦。

陪玩、講故事、讀繪本

蹲下來甚至趴下來跟孩子一起爬爬走走,跟他一起探索,換個視角看熟悉的家,會有很不一樣的體驗。繼續使用演讀法講故事、讀繪本,顏色鮮豔的繪本很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手舞足蹈的演繹方法最受寶寶歡迎了,當然咯,什麼都比不上爸爸用心的陪伴,這是跟媽媽不同但一樣深愛的陪伴。

一歲以後

很多爸爸都表示,孩子一歲以後才徹底愛上,一歲以前雖然也愛,但是跟傻乎乎的小動物的交流總達不到同一頻率嘛,攤手。但一歲以後的寶寶能自由活動,有獨立意識,能互動能表達,是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個體了,跟爸爸的交流互動也更多,實在是想不愛你都難!

一歲以後的陪伴項目就更多啦,各種戶外運動、親子活動都可以搞起來;寶寶的理解能力也更強了,簡單的小故事都聽得懂了,可以讀的繪本就更多了。

儘管媽媽們經常會分享關於帶娃的科普知識、陪玩方法,讓爸爸更好地進入角色,但在帶娃的路上,總是會聽到諸如“喪偶式育兒”、“影子爸爸”、“偽單親家庭”等熱詞,以忙為藉口,逃避家庭的責任的爸爸也大有人在。

可是工作繁忙和帶娃並沒有衝突,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我家隊友利用專門時間陪娃的文章。

但我也深知爸爸們在育兒中也許會面臨著這樣的挫折:

過於嚴厲,讓孩子敬而遠之;

不懂得和娃相處,每次親近的時候都“熱臉貼了冷屁股”;

每次想要“自己來”的時候,卻在家屬的批評聲中節節敗退;

……

在培養隊友成為一名合格爸爸的過程中,我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相信可以解答不少爸爸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所發生的問題與困惑。

這也是培養父子感情的絕佳方式呢!

學習輔食添加的知識

4-6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添加輔食啦,爸爸如果能夠提前學習輔食添加的知識,跟媽媽統一戰線,一起從容應對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建議,絕對有利於家庭和諧。當然咯,學習科學地添加輔食也是為了寶寶的健康嘛。

陪玩、講故事、讀繪本

三個月以前的小寶寶還是軟趴趴的一坨,拉拉他的小手小腳都很不情願的樣子,三個月以後就不一樣了,他開始試著伸伸手、蹬蹬腿,轉動小腦袋,露出微笑,跟大人互動啦。這個時候,嬰兒被動操就可以做起來啦,寶寶很喜歡大人幫他動動手動動腳呢。

這個時候的寶寶對人的聲音和動作都很感興趣,也想要摸摸不同材質的東西,布書就是很好的玩具啦。爸爸可以手舞足蹈地把書中的故事演出來,寶寶可喜歡了。而且,爸爸媽媽講故事的風格肯定不一樣,多接觸不同的風格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好處哦。

6-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的移動能力大大增強,基本上都能學會滿地爬,有些大運動發育超前的還能跌跌撞撞地走兩步,也能聽懂一些大人的指令,爸爸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繼續幫忙洗澡、換尿布、哄睡

感情真的是在瑣碎的生活細節中培養出來的,相信我。這期間的聊天、唱歌、講故事請堅持,因為寶寶開始給你回應了。他聽到熟悉的音樂會表現得很開心,聽到熟悉的故事會表現得很平靜,這都是前期栽的樹開花了啊。

家居安全排查

6-12個月的寶寶移動能力突飛猛進,好奇心爆棚的他肯定想要到處摸摸看看,如果不想把寶寶關在安全圍欄裡(那多無趣啊),就把全家的安全隱患排查一遍吧,各種插孔、小洞、電線,易燃易爆易碎品,統統都要收起來放好。這種“水電工”相關的活兒,肯定爸爸幹起來最順手啦!

安排孩子的戶外活動

雖說兩歲之前的寶寶都對跟其他寶寶社交沒啥興趣,可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可是大大的呢!帶寶寶去上上早教(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去嬰幼兒的遊樂場玩玩,去公園轉轉感受一下大自然,都是特別好的父子互動活動。豐富的環境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哦,作為行動能力超強的爸爸,一定要帶寶寶四處看看哦。

陪玩、講故事、讀繪本

蹲下來甚至趴下來跟孩子一起爬爬走走,跟他一起探索,換個視角看熟悉的家,會有很不一樣的體驗。繼續使用演讀法講故事、讀繪本,顏色鮮豔的繪本很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手舞足蹈的演繹方法最受寶寶歡迎了,當然咯,什麼都比不上爸爸用心的陪伴,這是跟媽媽不同但一樣深愛的陪伴。

一歲以後

很多爸爸都表示,孩子一歲以後才徹底愛上,一歲以前雖然也愛,但是跟傻乎乎的小動物的交流總達不到同一頻率嘛,攤手。但一歲以後的寶寶能自由活動,有獨立意識,能互動能表達,是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個體了,跟爸爸的交流互動也更多,實在是想不愛你都難!

一歲以後的陪伴項目就更多啦,各種戶外運動、親子活動都可以搞起來;寶寶的理解能力也更強了,簡單的小故事都聽得懂了,可以讀的繪本就更多了。

儘管媽媽們經常會分享關於帶娃的科普知識、陪玩方法,讓爸爸更好地進入角色,但在帶娃的路上,總是會聽到諸如“喪偶式育兒”、“影子爸爸”、“偽單親家庭”等熱詞,以忙為藉口,逃避家庭的責任的爸爸也大有人在。

可是工作繁忙和帶娃並沒有衝突,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我家隊友利用專門時間陪娃的文章。

但我也深知爸爸們在育兒中也許會面臨著這樣的挫折:

過於嚴厲,讓孩子敬而遠之;

不懂得和娃相處,每次親近的時候都“熱臉貼了冷屁股”;

每次想要“自己來”的時候,卻在家屬的批評聲中節節敗退;

……

在培養隊友成為一名合格爸爸的過程中,我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相信可以解答不少爸爸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所發生的問題與困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