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5方面教孩子明辨是非

家長們若是想要培養一個好習慣的寶寶, 不僅僅要做到嚴以律己, 還要多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尤其是培養寶寶辨別是非的能力, 更要從一些小事做起, 以下就來詳細的瞭解下吧!

父母要培養知書達理的孩子, 就要從生活中做起,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讓孩子自己有一個是非好壞的標準。 這樣, 才能使孩子做到自我控制, 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也會做到明辨是非。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 有的孩子在報攤買了口香糖就直接把包裝紙扔在了櫃檯上。 既然把包裝紙給扔了, 那他最後八成把口香糖也直接吐在地上了。

Advertisiment
這是違反規定的, 無視了不可隨地亂扔垃圾的這條社會規則。 而這麼做的孩子八成覺得自己只是想扔才扔的。 這個孩子無法控制自己想要扔的衝動和心情, 即使前方幾米外有垃圾桶也無法忍著到那裡去扔包裝紙。 而任由自己的衝動和性情來生活, 是意志力差的表現。 因為無法控制自己, 只是隨性子去做事情, 正是自身意志力薄弱, 自控力差的表現。

相反, 意志堅強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會克制自己, 觀察下周圍, 如果有垃圾桶的話就會到那裡去扔。 即使附近沒有垃圾桶, 也不會亂丟包裝紙。 懂得遵守規則禮儀, 能夠壓抑自己的衝動的孩子正是意志堅強的孩子。 而培養孩子們的這種自控力在父母平時的教育中就可以做到。

Advertisiment

所以請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懂得遵守規則禮儀, 能夠自我控制的孩子。 因為能夠做到的孩子才是意志堅強的孩子。 人僅僅憑著感性來辨別是非是很困難的。

小小年齡該怎樣去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呢?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1、觀察行為圖片, 明辨是非

現在書店裡有很多行為判斷的幼兒書賣, 可以買來讓小孩觀察分析判斷。 從中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隨地吐痰一圖, 可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呢?他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麼呢?應該怎樣做才對呢?通過圖上行為判斷, 可以大大提高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

2、創設情境, 明辨是非

Advertisiment

父母和小孩一塊玩耍時, 任意的創設情境, 從情境中明辨是非。 如玩乘坐公共汽車的遊戲, 創設讓座或不讓座的行為, 讓幼兒在具體的活動中去明辨是非。 在給孩子進行教育時, 要做到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必須注重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 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同時家長時時處處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是非的觀念, 讓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中掌握正確的判斷事物好壞的標準。 當然家長也不要把自己錯誤的觀念強行施加給孩子, 使得孩子喪失自己判斷事物的能力, 以後將很難適應社會發展。

3.大人要有明確的態度。

小孩子面前也有許多是非問題, 大人應該細心觀察, 不可掉以輕心。 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時, 劇中人說了一句髒話,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及時指出, 表示這樣說不對。 和孩子一起上街, 孩子要隨地大小便, 家長應該及時制止, 並立即幫助他找廁所。 2、3歲的孩子提出不合理或辦不到的要求時, 家長應該明確地用搖搖頭來表示否定。 相反, 對於孩子的正確意見和行為, 則用點頭、微笑來加以肯定。

4.要循序漸進, 不要急於求成。

兒童的分辨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 對1、2歲的小孩, 是初步建立良好習慣的問題, 使他從家長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中, 逐步瞭解哪是對的、哪是不對的。 比如小孩用哭來要求家長滿足他的不合理的要求(非要吃地上的髒東西之類), 家長不理睬他或制止他, 幾次以後, 小孩就記住這樣做是不對的了。 3、4歲以後, 家長可以對孩子講些淺顯的道理,

Advertisiment
比如隨地吐痰有什麼不好, 打人為什麼不對等, 孩子漸漸聽懂了道理, 也就能比較自覺地辨別是非了。

5.讓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比較和辨別。

對孩子來說, 家長的教育總是外因, 要通過孩子的內因才能起作用。 所以, 要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 必須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比較和辨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