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強迫癥狀是“害怕犯錯”的副產品

“害怕犯錯”不僅僅會讓人想要逃避所有的責任, 還會讓人變成“極端的完美主義者”。 你會要求自己, 在任何時間都必須是完美的, 絕對不允許自己犯下一丁點的錯誤, 這種對自己超嚴厲、緊迫盯人的檢查工作, 迫使潛意識只有配合主人的需求, 不斷地、重復地去檢驗自己, 以便借此消除“可能犯錯”所帶來的焦慮。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強迫癥狀”是“害怕犯錯”的副產品了。

其實, 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懷有一些焦慮與恐懼, 所以幾乎每個人也都有著一些自己特有的強迫癥狀。 譬如:有些人堅持只能吃有機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因為其他的食物都可能是有毒的、不潔的;或者有些人, 每天的生活作息都得依循著黃歷的指示而行動, 否則就會覺得心中不安, 感覺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 這些“非得做”或“不做, 就會難受”的生活習慣, 都來自于內在的強迫思考, 是內在的強迫思考所衍生出來的一些強迫行為。 這些強迫的行為, 雖然多少為生活上帶來了一些不方便, 但都還算是在合理、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所以一般人并不會覺知到自己在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焦慮;但是有些嚴重的強迫行為, 真的會為生活作息帶來相當大的困擾。

強迫行為里所謂的(3C), 指的就是清潔(Cleaning)、計算(Counting)、檢查(Checking), 也就是說, 一個人因為內在焦慮的驅使, 不斷地、重復地去做同樣的一件事,

Advertisiment
而如果不去完成這重復的行為, 就沒有辦法解除內在的焦慮感。 因此, 一個人會因為覺得手沒有洗干凈而不斷地清洗雙手(清潔), 會擔心門沒有鎖好, 而反復地回到家中去檢查是否已上了鎖(檢查), 甚至為自己定下了一些奇怪的規矩, 譬如走路時, 自己的腳只能走在單數的紅磚上, 而絕不能踩在雙數的紅磚上(計算)。

這些無法讓人理解的行為, 都是由內在深層的不安所引起的, 而這深層的不安, 就來自于重復思考“是否已經做對了”的疑慮上。 我的一個個案告訴我, 她連早上起床后刷過牙了沒有, 都需要重復地檢查, 一定要檢查超過十次以上, 才能心安。 她檢查的方法, 就是去觸摸牙刷有毛的那一端, 如果毛刷是濕潤的,

Advertisiment
表示今天早上已經刷過牙了, 然后她就會立刻用筆在筆記本上紀錄, 代表自己真的已經刷過牙了, 但才過了幾分鐘, 她又會開始焦慮, 懷疑自己到底刷過牙了沒?雖然筆記本上已經有刷過牙的記錄了, 但是她還是得從頭再檢查一次, 如此這般, 總是重復檢查十次以上才能安心。

她說:“我快被自己累死了, 也覺得自己真的太過神經質了, 但是, 就是沒辦法停止這樣的行為, 如果我不重復地去做, 就會難過得快要死掉!”這位個案所說的話, 真是貼切極了。 強迫行為讓人最痛苦的地方, 就是“絕對不可以有錯誤發生, 一定要確認事情已經做對了!”所以有人拼命地洗手, 堅持一定要把雙手洗干凈, 要把內在自認為不干凈的地方洗干凈,

Advertisiment
雖然雙手都已經快要被洗破皮了, 但如果內在的強迫思想不放過他, 認為雙手還不夠干凈, 那么他就必須繼續地洗下去。 別忘了, 這些行為的動機都是來自心理上的認知, 只要心理上認為不干凈, 強迫癥狀就沒有辦法停止。 因此, 把這些心理上的痛苦, 當成是一種身體上的病來治療, 給他們服藥, 或許也有一些效用, 但心理深層的問題, 又該怎么解決呢?

我不是說生病了, 不需要去看醫生, 但所有身體上的病, 都與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有關, 醫病, 首就要先能醫心, 這就是身心靈整體健康觀的主要概念。 如果可以在傳統的醫療保健之外, 再覺知到心理上的感受與認知, 一定能真正幫助一個人徹底解決身心上的困擾,

Advertisiment
達成完整的身心靈健康狀態。

摘自:《孩子的錯都是父母的錯》

    了解更多精彩, 請進入親子閱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