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起小兒厭食的常見原因

厭食是指孩子較長時間對食物(包括正餐或小吃)都缺乏興趣或食欲。 針對厭食, 首先父母親要請醫生仔細檢查, 排除慢性疾病的存在的可能, 例如肝炎、結核、腸寄生蟲。 否定了以上疾病, 就可從以下幾個原因去分析:
(1)最常見的是不良飲食習慣, 也就是不能按時定量進餐, 而是吃太多零食。 俗話說“餓了吃糠甜如蜜, 飽了吃蜜也不甜”。 大家知道小孩的胃不大, 吃進食物後, 胃要消化, 並且不斷地把食物向小腸推送, 經過3~4小時左右才能將一次吃進的食物排空, 這樣胃才有再接受新食物的要求。 如果不定時吃飯,
Advertisiment
而是甜點心、蝦條、鍋巴、各種飲料……接連不斷, 使胃永遠保持一個半充盈狀態, 孩子怎麼會產生吃飯的願望呢?如果家長非要盡一點愛心不可的話, 可以把少量的新品種食物, 放入每次正餐之中, 讓孩子品嘗一下也可以。 保持兩餐之間最多喝點白開水或吃少量水果, 不吃其它任何食物。
(2)要考慮微量元素攝入的不足, 如鐵缺乏引起的缺鐵性貧血, 則可導致食欲不振。 鋅元素參與體內很多酶的代謝活動, 也參與味覺素的形成, 缺鋅時, 則吃食物不知其味道, 以致影響食欲。 缺鐵、缺鋅經過化驗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了, 而且治療藥品很多。
(3)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鍛煉, 讓他們跑跑跳跳, 身體活動量加大, 食物消耗就多。 相反,
Advertisiment
一天不出門, 或是出門就抱著或坐車, 也是吃食物不香的原因之一。
(4)照看孩子的大人的心理狀態與教育方法很重要。 進餐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情緒愉快, 沒有哄騙或恐嚇。 發現孩子某頓吃得少, 不要在孩子身上施加壓力, 暫把食物放下。 在下頓進餐之前不加任何食品的情況下, 看有否好轉, 逐步摸清楚孩子的進食規律。
總之, 注意以上事項, 加上合理調配小兒膳食, 多變花樣, 提高烹調技藝, 小兒厭食是不難克服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