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弈秋敗弈的故事

1 弈秋敗弈的故事

弈秋是古代圍棋名手。 孟子稱弈秋為“通國之善弈者”。 所贊通國善弈, 雖未明定專稱, 已類似後代所稱國手, 並成為象徵性名詞。 後世稱某高手為“當代弈秋”者, 即意味著其水準與國手相當。

弈秋是當時諸侯列國都知曉的國手, 棋藝高超, 《弈旦評》推崇他為國棋“鼻祖”。 由於弈秋棋術高明, 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為師。 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 一個學生誠心學藝, 聽先生講課從不敢怠慢, 十分專心。 另一個學生大概只圖弈秋的名氣, 雖拜在門下, 並不下功夫。 弈秋講棋時, 他心不在焉, 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

Advertisiment
想著鴻鵠什麼時候才能飛來。 飛來了好張弓搭箭射兩下試試。 兩個學生同在學棋, 同拜一個師, 前者學有所成, 後者未能領悟棋藝。

《弈旦評》上是這麼寫的:弈秋, 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 其一人專心致志, 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 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學棋要專心, 下棋也得如此, 即使是弈秋這樣的大師, 偶然分心也不行。 有一日, 弈秋正在下棋, 一位吹笙的人從旁邊路過。 悠悠的笙樂, 飄飄忽忽的, 如從雲中撒下。 弈秋一時走了神, 側著身子傾心聆聽。 此時, 正是棋下到決定勝負的時候, 笙突然不響了, 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請教圍棋之道,

Advertisiment
弈秋竟不知如何對答。 不是弈秋不明圍棋奧秘, 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2 弈秋敗弈的故事道理

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 學習效果截然不同, 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 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弈秋之所以會輸, 是因為他被笙的聲音影響, 沒有把心思放在下棋上, 所以導致輸了棋。 對於學習就應該專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 否則會一事無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