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專題>特殊兒童>正文

康復小知識:共鳴與學說話

言語聲源產生在喉部, 形成于聲道, 聲道就是有咽腔、口腔、鼻腔及它們的附屬器官組成的共鳴腔。 當聲能脈沖氣流通過咽腔、口腔、鼻腔時會產生各種共鳴, 氣流在口腔里受到構音器官各種活動的調節, 就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聲道(口腔、鼻腔和咽腔)與喉腔相連, 鼻腔與口腔相通。 口腔是最主動的構音器官, 舌在口腔中的前后、高低運動, 改變共鳴系統的聲道形狀, 發出不同的元音。 舌的不同部位與齒列、齒齦、硬腭、軟腭形成阻塞與狹窄, 構成不同的輔音。 聲道的運動是言語產生的共鳴源。

口腔共鳴發生在口腔部位,

Advertisiment
良好的口腔共鳴應該從口腔中央舌的表面發出。 舌位對言語音質有著較大的影響:舌位過前容易導致前位聚焦(即娃娃調), 舌位過后導致后位聚焦, 然舌位過低將產生喉位聚焦。 漢語系統中只有三個鼻音/m、n、ng/需要鼻腔共鳴。 鼻腔共鳴發生在鼻腔。 口腔和鼻腔通過硬腭(口腔頂部前端)和軟腭(口腔頂部后端)隔開。 非鼻音要求軟腭懸雍垂向上運動, 以關閉鼻咽通道。 鼻音則要求軟腭懸雍垂下垂, 鼻咽部迅速開放, 聲波穿過軟腭懸雍垂, 到達鼻腔部位。 有些人鼻腔共鳴過多, 而有些人則太少。 自然的言語聲要求口腔音與鼻腔音之間達成一種協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