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用小兒中成藥簡介

小兒藥物劑型可分為煎劑(即湯液)和丸、散、膏、丹、錠、片等。 煎劑祛邪迅速, 並能隨症狀變化加減用藥, 臨床應用最廣。 但小兒病變迅速, 湯液須臨時煎熬, 往往不能及時用上, 根據中醫方劑學的理論, 按病情需要在急症處理中適當選用丸、散、青、丹、錠、片等製劑的成藥。 由於它們量少易服並能預製配用, 具有便於應急和攜帶等優點, 可以彌補煎劑的不足。 市面上出售的中成藥, 多有較長歷史, 深人人心, 但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 其劑量在使用該藥的說明上均已標明, 一般每服一丸, 一日服兩次。 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Advertisiment
新生兒不用或慎用。

小兒常用中成藥可分為三大類:

1)發熱類中成藥用於發熱的主要疾病有感冒、麻疹、驚風等。

感冒的用藥見前。

麻疹發熱時用五粒回春丹。 此丹清熱透疹, 具有摘熱解喪化痰之功, 對隱疹不出, 棄流清涕, 目赤多淚, 煩躁口渴者, 每服五粒, 日服二次, 周歲以內小兒減量, 用鮮蘆根煎湯或溫開水送下。

驚風即指發熱時伴有頻繁的抽瘋和意識不清, 所謂熱甚風生, 與痛證不同。 在抽瘋緩解時可選用清熱疏風、開竅豁痰、平肝鎮驚的藥物, 如牛黃抱龍丸、牛黃鎮驚丸、瓏拍抱龍丸、定搐化風錠、小兒清熱教, 重者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等。 反復抽搐者, 應迅速到醫院檢查診斷, 以免延誤病情。

2)消化不良類, 包括腹瀉、積滯和瘡症。

Advertisiment

小兒如脾胃不和、飲食不節引起嘔吐、腹瀉, 可選用小兒香桔丹, 以和胃, 調中, 止瀉。

積滯是指小兒因內傷乳食過久, 停聚不化、腹部脹滿、不思乳食的一種胃腸疾病。 乳食塑積可選用保和丸、至寶錠、小兒化食丸, 一撚金等, 以消食, 化滯, 健胃。

積滯時間長了, 脾胃虛損而出現腹部脹大、形體消瘦的一種慢性疾患。 如果感染諸蟲, 轉化成府者, 可用殺蟲、健脾、調胃、消瘩的肥兒丸、磨積教。 脾胃虛弱、營養失調者, 可選用小兒健脾丸、啟脾丸等, 以益氣, 他脾, 和胃, 化滯。

3)痘瘡及其它類小兒水痘、球毒布腫、口舌生瘡或麻疹後餘毒未清者, 可選用化毒散或化毒丹, 以演熱化毒。 兼見煩躁尿赤者, 可用導赤丹。 其它如遺尿症, 可選用縮泉丸或金醫腎氣丸等。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