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幾句話告訴你弟子規究竟說了什麼

現在很多學校, 甚至企業單位, 都在學習《弟子規》。 但是很多人心存疑慮, 甚至有的家長非常抵觸。 可是你有沒有深追過, 《弟子規》到底是講什麼的呢?下面, 小編以《入則孝》部分內容為例, 幫你總結一下, 《弟子規》到底在說什麼。

父母呼, 應勿緩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於父母的呼喚, 做孩子的, 應該立刻回應, 不要讓父母等待。

而其深層含義, 是要我們培養自己與他人一體, 互相合作的思維習慣。 大家活在一個圈子裡, 你影響我, 我影響你。 在這樣的圈子裡, 別人對你如何, 基本上取決於你對別人如何。 人如果沒有培養出互助的思維習慣,

Advertisiment
而是覺得世界都是該來幫助我的。 這樣, 他的良好互動越來越少, 何談職場生涯的幸福與成功?

父母命, 行勿懶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父母要求你做的, 你不要偷懶, 要勤勉去做。

而這句話深入探究, 你會發現:這樣做其實會提升你自己, 因為這些都不是為父母而做, 是為你自己成長而做的。 這是一個邏輯關係, 適用於整個社會, 成年以後尤其需要。 如果我們在家裡演練, 在兒童時期能夠培養這樣的習慣, 則在成年走向社會之後, 會輕鬆很多, 幸福很多。

父母教, 須敬聽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父母教育指導孩子的時候, 孩子要以尊敬的態度傾聽。

其深層含義是:要從小事上培養一個人“敬”的品德。 同樣聽一件事情,

Advertisiment
你的狀態決定了你是否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果你沒有敬的態度, 心氣浮躁, 瞧不起別人, 即使對方建議是對的, 你也會因為影響自己的自尊或者其他原因不願意聽取。 從小不學會敬人敬事, 長大後做什麼都被人看不起。

父母責, 須順承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父母教育孩子時, 孩子需要以恭敬的態度認真聽取父母的話。

仔細想想, 除了父母, 沒有人會無條件愛我們。 對父母, 我們要學會感恩。 父母的批評, 無論正確與否, 都要先考慮父母的感受, 先順著接受, 不要在當時頂撞。 如果你在家裡學會了感恩, 學會了保護別人的情緒, 學會了順勢而為, 將來在社會上, 也會更加從容。 人生大事, 無一不是順勢而為。

冬則溫, 夏則凊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冬天要溫暖,

Advertisiment
夏天要涼爽。

古人提出“冬則溫, 夏則凊”, 並不是讓小孩子去暖被窩, 而是古人培養孩子“體察溫暖”的一種方式。 是要求孩子體會父母的付出, 然後用自己的溫暖去與父母互動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 也能體察到世界的各種溫暖, 然後與周圍的人互動, 使自己與周圍的關係逐漸變得和善。 這樣的人, 生活應該是幸福的。

晨則省, 昏則定

這句話的第一層意思, 是指年幼的孩子早晚對父母的問候。 這第二層意思是指成年人對年老的父母的照顧。

早晚問候一下父母, 這其實是很小的事情。 但是, 你做或不做, 日後收穫或許不同。 我們在生活中隨時發出善的能量, 把善的意願表達給他人, 這是一種生存的能力。

Advertisiment
養成善的習慣, 生命就會少很多負能量, 生活會幸福很多。

出必告, 反必面

對於小孩子來說, “出必告”意味著“保護”。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關。 而當你的父母老了, 這句話的核心就變成了“安慰”。

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 這個圈子的核心層包括:父母、配偶、親密的朋友。 我們隨時與他們關愛互動著。 我們在建立一個“關愛的網路”。 在家庭裡, 如果能夠做到與父母隨時互動, 出入及時與父母通告, 隨時拉近與父母的關係, 則這種溝通能力就會增強。 在未來的社會裡, 我們編織自己的“關愛的網路”的能力也就同樣是強的。

居有常, 業無變

這句話是說:要讓父母能夠隨時聯繫到你, 隨時可以找到你, 隨時知道你的情況, 這樣父母才會安心。

Advertisiment
這是孝順的一種體現。

而其深層含義是:“居有常”培養的是一個人獲取空間穩定感的能力。 我們今天工作的節奏非常快, 大家都在尋找新的機會, 但有時候欲速則不達, 反而是靜下心來, 認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不斷累積, 最終比四處奔走的那個收穫更大。 而且無論什麼事情, 如果做到了極致, 你都會到達一個一覽眾山小的高峰的。 這就是為什麼古人提倡“業無變”。

現代人生活的不如意、身心的失常, 幾乎全是從性情失調而來, 這根源於少兒時期的教育紕漏, 各種心態、性格培養的不成熟。 其實《弟子規》裡講的全是現代積極心理學的大智慧, 能幫你從小到大構建完美人際關係和人生大格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