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教育不可忽視腦科學(二)

腦科學與科學育兒有什麼具體關係?

關於腦科學與科學育兒之間的關係, 可以從以下一個經典實驗中得到啟示:早在60年代, 美國科學家就發現, 生長在豐富刺激環境中的大白鼠遠比生長在貧乏刺激環境中的大白鼠聰明, 而且在兩種不同環境中生長的大白鼠, 其腦的化學成分和腦細胞形態有顯著不同。 由此可見, 早期環境對腦智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科學家還進一步發現, 嬰幼兒時期是腦發育, 相應地也是個體素質和智力形成的關鍵時期, 過了一定年齡(心理學上稱為關鍵期), 許多能力就很難獲得了。

Advertisiment
“狼孩”的例子, 就證明了這一觀點。 最近一項腦功能成像研究表明, 學習第二語言的早晚可以影響腦內的語言加工系統, 如果在6-7歲以前學習第二語言, 則閱讀第二語言和閱讀母語所參與的腦結構是相同的;而6-7歲以後學習第二語言的人, 在閱讀第二語言時參與的腦結構與閱讀母語時已有所不同。
由此可以肯定, 忽視嬰幼兒腦與心理發展的特點, 不按照腦發育的規律教育孩子, 必然對個體腦發展和心理功能發展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腦科學應該為合理的嬰幼稚教育提供科學的指導。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嬰幼稚教育?

    在寶寶8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會分辨大小和多少,家長們可以針對的給寶寶一些東西讓寶寶學一下數數,到了寶寶1—4歲的時候,是寶寶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家長們可以給一些彩色的東西寶寶看一下,認識一下,好讓寶寶... [詳細答案]

  • 2回答

    嬰幼稚教育的方法是什麼?

    嬰幼兒的教育方法應該是更多的傾向於使用無錯、無批評、無壓力的教育方法。寶寶對客觀的世界進行探索的時候,在寶寶自己的意識中,並不認為自己所作的一些不合理的行為,千萬不要因為寶寶的淘氣或者哭鬧而對寶寶生... [詳細答案]

  • 1回答

    嬰幼稚教育的原則是什麼?

    早期的嬰幼稚教育應該要跟寶寶的生活緊緊的相扣,因為寶寶的認識活動更多地是依賴自己的感覺、知覺和表像,而且很容易受到外部印象的支配,所以媽媽在教育寶寶的時候需多聯繫生活的實際;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 [詳細答案]

  • 1回答

    1歲的孩子可以看嬰幼稚教育片嗎?

    一歲的寶寶可以適當的看一下嬰幼稚教育片的,我們都知道看電視久了會對孩子的視力有影響,看多了寶寶也會上癮,會對寶寶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不好的影響,但是適度的給寶寶看一下還是可以的,但不能多看,每天最好不好... [詳細答案]

  • 1回答

    嬰幼稚教育經典教材有哪些?

    作為嬰幼稚教育的經典教材,三字經和弟子規是最好,《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而《易經》、《黃帝內經》、《詩經》、《百家姓》等就是國學中經典之經典。《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