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美術教案:小蝸牛

本活動根據一則童謠《小蝸牛》創編而成。 該童謠內容充滿童趣, 句式簡短, 韻腳工整, 讀來朗朗上口。 最後一句“走到哪兒哪是家”, 開放式的意蘊, 更是給孩子留下很多想像和遊戲的空間, 非常適合開展問答式的節奏對話遊戲。 因此, 本園教師根據童謠內容譜寫了曲子, 由四個樂句組成一段體, 四二拍, 旋律優美, 節奏明快, 1~6六度音適合小班幼兒的歌唱音域範圍。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意境, 樂於參加音樂遊戲, 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2.熟悉歌曲旋律, 在唱唱玩玩中掌握音樂遊戲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熟悉音樂旋律;活動前積累一些關於小蝸牛的知識。

Advertisiment

2. 場地準備:活動室佈置成一個小樹林。

3. 材料準備:可以背的坐墊人手一個, 鋼琴。

活動過程

一、情境遊戲, 引出主題。

教師一邊屈膝走一邊念童謠:“小蝸牛, 力氣大, 背著房子走天下。 走過秋冬和春夏, 走到哪兒哪是家。 ”

師:我們是快樂的小蝸牛, 寶寶們, 跟著蝸牛媽媽一起來走天下吧!

師幼有節奏地誦讀童謠, 共同走進小樹林, 找到座位坐好。

二、講解演示, 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內容並學唱歌曲。

1. 提問, 理解童謠內容。

師:為什麼說小蝸牛的力氣大呢?

師:什麼是走天下?

師:小蝸牛走過哪裡?

師:為什麼說“走到哪兒哪是家”?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給予鼓勵。

2.教師彈奏鋼琴, 示範演唱歌曲, 幼兒跟唱。 重複多次,

Advertisiment
至幼兒可以熟練唱出歌曲。

三、手指遊戲和對話。

1. 教師示範手指遊戲, 説明幼兒理解遊戲規則。

教師邊按節奏唱童謠, 邊用手指在手臂上做爬的動作。 唱到最後一句“走到哪兒哪是家”時, 手指停下來。 此時教師問幼兒:“小蝸牛走到哪兒了呀?”幼兒根據教師手指停下來的位置回答, 如“在肩膀上”。

2. 集體手指遊戲, 感受遊戲的快樂。

師:小蝸牛要走好多地方, 我們小蝸牛還可以到哪裡去走走呢?

教師音樂伴奏, 幼兒邊唱歌邊用小手做蝸牛狀在身體各部位爬。 唱到“走到哪兒哪是家”時手指停, 展開對話, 規則同上。

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自由仿編, 兩兩為伴相互問答。

3. 師幼共同邊唱邊玩身體遊戲, 感受音樂遊戲的樂趣。

師:剛才是用大家的小手做小蝸牛,

Advertisiment
現在小朋友自己來做小蝸牛, 坐墊是小蝸牛的家, 小蝸牛趕快背上, 跟著媽媽, 一起到教室裡邊唱邊玩。

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背上“房子”, 邊爬邊唱。 唱到“走到哪兒哪是家”時, 小蝸牛要馬上停下, 教師問:“我的蝸牛寶寶, 你在哪兒呀?”幼兒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作答。

由師生問答過渡到同伴問答, 鞏固身體遊戲的玩法。

四、 活動結束。

師:外面的天氣真好呀, 小蝸牛想不想去外面看看天空, 看看大樹?我們一起出發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