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科學探索活動:紙片怎樣落得快

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 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 學前期的幼兒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 他們生機勃勃, 精力充沛, 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世界。 我們就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物件, 預設產生一些科學案例, 以此引導幼兒發現周圍世界的神奇, 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從而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怎樣落得快》就是以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作為原形, 預設產生的一則案例, 本案例貼近幼兒的生活, 取材于幼兒的生活。 由於學前期的幼兒年齡較小,

Advertisiment
思考問題比較淺顯、直觀, 針對“怎樣讓紙落得快”這一問題, 幼兒首先想到的是用“加重”的方法來加快紙下落的速度。

因此, 我們把設想這一環節分成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圍繞“加重”這種方法展開, 第二層次再引導幼兒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 通過改變形狀來加快紙下落的速度。 這樣設計兩個層次, 充分體現了幼兒思維循序漸進, 逐漸深入的發展過程。 此外, 我們在一些遊戲或操作活動中, 還發現學前期的幼兒活動目的性很差, 針對這一問題, 我們在設想後加問幼兒“為什麼”, 讓幼兒表述自己設想的理由, 使設想後的實驗成為幼兒驗證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確的過程, 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 增強了幼兒在實驗中的目的意識。

Advertisiment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 在探究過程中, 學會合作, 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後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1、白紙若干, 積木、石頭、橡皮泥、沙包等加重的材料若干。

2、記錄板, 鉛筆。

3、幼兒已通過實驗初步掌握對比實驗的規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幼兒結伴玩“紙片落下來”的遊戲。

1、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兩人一組, 一人做“紙片落下來”的實驗, 要求兩手放在同一高度, 手不用力, 一、二、三同時鬆手, 另外一人觀察紙片是怎樣落下來的。 兩人可以互換實驗。

2、幼兒遊戲。

3、提問:你們發現兩張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二 提出問題, 猜想討論。

1、提問: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飛快地落下來嗎?有什麼辦法?

Advertisiment

2、幼兒預測。 (加重、變形)

三 引導幼兒分層探究: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幼兒選擇材料實驗, 並記錄結果。

教師:我們一起去試試吧!老師在後面準備了加重的材料, 小朋友兩人一組, 一人做實驗, 另一人做裁判, 記錄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成功了就做一個你喜歡的成功標記。 兩人可以互換實驗。

2、幼兒交流, 教師記錄幼兒的實驗發現。

教師:先與旁邊的小朋友講講, 你試了幾種方法?發現了什麼?

教師:現在, 誰願意來介紹你們的實驗情況?

3、小結:通過實驗, 我們發現, 紙上加東西, 紙變重了就落得快。

(二)探究變形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提出問題:如果沒有加重的材料,

Advertisiment
只有兩張紙, 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一點嗎?有什麼辦法?

2、幼兒討論。

3、幼兒結伴實驗。

4、幼兒交流, 教師記錄幼兒的實驗發現。

教師: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麼樣?

四 交流與總結

教師:通過兩次實驗, 你們發現了什麼?

教師:原來, 加重和形狀變小都能使紙落得快。 那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 有些東西本身就落得很快, 你們有辦法讓它慢慢地落下來嗎?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實驗, 好嗎?

(小朋友整理材料, 結束活動。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