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小班音樂教案:洞洞歌

小班幼兒對各種各樣的洞非常好奇, 日常生活中見到洞總是忍不住去摳一摳, 仿佛那個洞有種神奇的磁力, 吸引著他們。 《洞洞歌》這則兒歌最有趣的地方在於, 同樣是洞, 一個裡面睡著一隻大黑熊, 一個裡面鑽出一條毛毛蟲。 大黑熊和毛毛蟲, 兩者體型、個性特點上的強烈對比, 讓這首兒歌非常有戲劇效果。

而“尖尖的”“圓圓的”“小小的”這樣的詞彙, 既符合小班幼兒的經驗, 在他們理解範圍之內, 又便於他們用手指或身體去表現。 因此, 我們圍繞這則兒歌, 組織了身體遊戲活動,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Advertisiment
本活動分兩個課時來進行, 第一個課時以感受為主, 第二個課時以表現為主。

活動一

活動目標

1. 欣賞兒歌, 體會兒歌的節奏感和內容的戲劇化。

2.理解“尖尖的”“圓圓(的)”“小小的”“躲”“鑽”等詞彙的意思, 並嘗試用動作去表現。

活動準備

《洞洞歌》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誦讀兒歌。

教師逐句慢速誦讀兒歌, 在誦讀到“洞裡頭, 躲著”時, 放慢語速, 適度停頓, 以營造懸念, 然後大聲說出“一隻大黑熊”。 同樣, 第二小節, 當誦讀到“洞外頭, 鑽出”時, 也要放慢語速, 讀完停頓更長時間, 用探尋的眼神望向幼兒, 示意他們加以猜想, 然後揭曉答案:“一條毛毛蟲”。

二、幼兒集體觀察圖片, 並誦讀兒歌。

教師出示圖片, 再次慢速誦讀兒歌, 引導幼兒一邊觀察畫面中的高山、洞、大黑熊、毛毛蟲,

Advertisiment
一邊跟讀兒歌。 當誦讀到形容詞時, 教師可特地指向該詞彙所描述的物件, 用手勢進行描畫, 這樣可以將幼兒的注意力放到這個物件上, 有助於他們理解詞彙的含義。

三、師幼一起朗誦兒歌。

在圖片的提示下, 幼兒跟隨教師一起誦讀兒歌。 等幼兒熟悉兒歌內容之後, 用師幼接念的方式有感情地誦讀兒歌, 教師念前半句, 幼兒念後半句。 誦讀過程中, 教師不需要限制節奏和表情, 可鼓勵幼兒使用多種感情和動作去表現自己的理解, 比如用手指或身體動作輔助。

活動二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身體動作表達兒歌內容。

2. 大膽表演, 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兒歌內容, 會玩手指遊戲“鑽洞洞”“大水桶”。

Advertisiment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導入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玩手指遊戲, 豐富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的經驗。

1. 手指遊戲:鑽洞洞

指、指、指洞洞(一手握成空心拳, 另一手食指有節奏地指著空心拳)。

畫、畫、畫蟲蟲(另一手伸出食指繞圈圈, 當說到“蟲蟲”時食指上下彎曲)。

大蟲出來鑽洞洞(用食指伸進空心拳的拳頭)。

2. 手指遊戲:大水桶

手上有個大水桶(左手掌彎曲成桶狀),

桶上有個蓋, 蓋上有個孔(右手平蓋在桶上, 食指與中指稍分開)。

讓我看看有什麼(用眼睛看孔),

原來躲著毛毛蟲(左手食指穿過孔, 做蠕動狀)。

二、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達《洞洞歌》兒歌內容。

1. 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兒歌《洞洞歌》。

2. 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師:你最喜歡兒歌裡的哪一句?你能不能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這一句呢?

Advertisiment

幼兒自主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兒歌內容, 過程中, 教師不需要規定具體的動作, 鼓勵幼兒自由創編。

3. 幼兒分組進行誦讀和表演。

教師讓幼兒兩兩分組, 一個誦讀, 一個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 之後交換繼續。 還可以所有幼兒圍成一個圓圈, 集體誦讀兒歌, 幼兒輪流站到圓圈中心去表演。

誦讀和表演過程中, 教師可以借助語氣上的輕重變化, 重點引導幼兒表現大黑熊和毛毛蟲時的情緒變化和相應的動作力度。

三、集體用身體動作表演兒歌。

教師可提取幼兒創編的身體動作, 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完整地表演兒歌。 還可以把該兒歌表演作為晨間操的一部分, 表演給全園的小朋友看。

Advertisiment

附:兒歌及推薦動作

尖尖的高山上(伸直雙臂, 雙手在頭上做出尖塔狀),

圓圓一個洞(雙臂彎成一個圓),

洞裡頭, 躲著(身體蜷曲並蹲下),

一隻大黑熊(張牙舞爪跳起來)。

綠綠的樹葉上(雙手合掌平放),

小小一個洞(將食指與中指分開),

洞外頭, 鑽出(其中一根手指從指縫鑽出來),

一隻毛毛蟲(食指在手背上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