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孩子最易感染的傳染病防治大全

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禁☆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⑵傳播途徑: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冬春季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學齡前兒童多發;患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3.臨床表現

⑴腮腺腫大、疼痛。 可一側或雙側同時腫大, 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 邊緣不清, 有微熱、觸痛, 不發紅, 無化膿。 頰粘膜腮腺管口紅腫, 張口或咀嚼酸性物時疼痛加重。

⑵中度發熱, 食欲減退, 全身不適。

4. 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但要至少於發病後10天。 回園時須持醫院開據痊癒診斷證明, 交醫務室經大夫同意後方可回班。

Advertisiment

⑵注意室內通風換氣, 勤曬被褥。

⑶對易感者可連服板蘭根沖劑3-5天。

⑷ 接種流腮疫苗等。

5.治療

⑴一般治療:臥床休息, 多飲水, 半流食, 避免酸性食物, 保持口腔清潔。

⑵對症處理:高熱可用退熱藥, 局部可敷以醋調金黃散減輕疼痛。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 消腫散瘀。  

⑷積極治療合併症。

口瘡

1.病因:病毒感染

2. 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禁☆感染者。

⑵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通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⑶易感者:5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型病毒有免疫力, 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 臨床表現

⑴口痛, 厭食, 低熱。

⑵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 舌、頰粘膜、硬齶等處為多, 偶爾波及牙齦、軟齶、扁桃體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見斑丘疹,

Advertisiment
後轉為皰疹, 2-3天后吸收, 不留痂。 也可見於臂、腿及臀部, 軀幹少見。

⑷病程短, 症狀輕。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二周。

⑵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及污染物隨時進行消毒。

⑶注意室內開窗通風, 物品消毒等。

5.治療

⑴對症處理:保持口腔衛生, 口腔潰瘍處可局部塗藥。

⑵防止繼發感染。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

水痘

1. 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組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傳播途徑:飛沫或被皰疹漿液污染的物品。 冬春季多見。

⑶易感者:嬰幼兒、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發生帶狀皰疹。  

3.臨床表現

⑴發熱、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 初為紅色細小斑丘疹, 數小時後變為圓形的, 有薄膜包圍的"露珠"狀皰疹,

Advertisiment
周圍有紅暈, 伴有癢感, 1-3天后皰疹變幹結痂。 以軀幹、腰、頭皮多見, 四肢稀少, 呈向心性分佈;常成批出現, 在同一時間內可見斑丘疹、皰疹、幹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結膜也可見皮疹, 破潰後形成潰瘍。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皮疹全部變幹脫痂為止。 但不得少於發病後2周。

⑵注意室內通風。

⑶對易感者接種水痘疫苗。

5.治療

⑴對症處理:發熱時用退熱劑;保持皮膚、指甲清潔, 避免抓破皰疹, 如皰疹已破或有繼發感染者, 局部塗用1%龍膽紫等。

⑵有繼發感染時可用抗生素。

⑶按醫囑進行其他相關治療。

鵝口瘡

1.病因:A組溶血性鏈球菌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患者、隱性☆禁☆感染者及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 也可通過玩具、毛巾、書、衣被等間接傳播。 冬春季多見。

Advertisiment

⑶易感者:2-8歲兒童多發。

3.臨床表現

⑴發熱、頭痛、咽部疼痛、頸前淋巴腫大。

⑵發熱24小時出現皮疹, 由中耳、頸部蔓延至軀幹及四肢, 24小時內遍佈全身。 皮疹為彌漫性針尖大小猩紅色小丘疹, 疹間無正常皮膚, 有癢感。 面部潮紅, 可見"口周蒼白圈"、"楊梅舌"。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至症狀消失後一周;有化膿性併發症者隔離至炎症痊癒, 並持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患兒病後3周內要注意經常查尿和心電圖, 及早發現和治療腎炎、心肌炎等合併病症。

⑶對患兒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進行消毒。

⑷對易感兒童可口服板蘭根、複方新諾明等。

5.治療

⑴對症處理:用淡鹽水漱口, 高熱時用退熱劑。

⑵抗生素治療。

流感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禁☆感染者。

Advertisiment

⑵傳播途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 多發於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兒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臨床表現

⑴突然起病, 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  

⑵伴有輕度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⑶病程持續約一周。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熱退後2天或症狀消失為止。

⑵注意室內開窗通風。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蘭根3-5日。

⑷增強體質, 合理營養, 保證充足睡眠。

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⑹少去公共場所, 不去病家串門。

⑺有條件者接種流感疫苗。

細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桿菌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傳染源排出的糞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經蒼蠅污染食品, 經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後免疫力不鞏固。

3.臨床表現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熱。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膿血為主,便後又裡急後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⑵輕型(非典型菌痢):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僅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⑶重型:每天大便數10次,內有膿血,有裡急後重感,全腹劇痛,伴嘔吐、脫水、酸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⑷中毒型:多見於2-7歲兒童。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於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溫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症狀消失,大便鏡檢陰性,停藥後大便培養兩次陰性後,經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種物品。

⑶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不潔食物。

⑷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好糞便、水源。

5.治療

⑴中毒型:立即送醫院緊急處理。

⑵一般治療。

⑶抗生素治療。

麻疹

麻疹傳染性極強,易感者多為兒童。

1. 臨床表現

患者初期症狀和感冒差不多,發熱3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首先起於耳後、髮際處,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漸脫屑消退,逐漸康復。

2. 預防措施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沒有特效藥物,主要是護理好患者,減少併發症,寢室要溫暖、濕潤、空氣清新,光線不宜過強。定時通風換氣,要用溫水清洗顏面、眼鼻分泌物,定時用鹽水或漱口水漱口。

(風疹與麻疹的區別:手腳心沒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婦得後易使胎兒畸形。)

 給父母的建議: 

1) 未雨綢繆,請做好入園前的準備。 平時要注意讓孩子鍛煉身體,春秋季多曬太陽、冬季可以做空氣浴。 “灌輸”上幼稚園的好處,調整心理。 早日讓孩子學會咀嚼,使他容易適應幼稚園的飲食。 可以提前一兩個月開始,調整孩子生活和作息,使孩子的生活逐漸接近幼稚園的狀況,例如按時起床、吃飯、午睡等。同時注意培養孩子吃飯、洗手、穿鞋等能力。 

) 入園了,請注意及時幫助孩子調整 配合幼稚園及早改掉孩子不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噴嚏要用手帕或餐巾紙捂住嘴巴,不要對著別人打;用紙巾擦鼻涕,不要用手擦,擦完丟進垃圾桶等。儘量切斷細菌病毒的傳播途徑。 在家時,父母要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杜絕暴飲暴食。幼稚園每日食譜提供的熱量可以達到全天所需要熱量的75%—80%。如果孩子吃得比較好,回家後吃晚餐正常量的1/3就可以了。晚上睡覺前可以喝一瓶牛奶,零食一定要少吃。 隨著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孩子的穿著也要及時改變。大人穿多少,孩子就穿多少,不需要多穿。做活動量大的遊戲時,可以讓孩子脫掉過多的衣服。 輔助心理輔導,幫助孩子儘早脫離“分離焦慮期”。 

3) 如果孩子病了…… 要小心分辨孩子“不舒服”的具體情況。 建議:根據計畫免疫程式和當地流行病規律,及時給孩子預防接種,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尤其在流感的高發季節來臨前,要接種流感病毒疫苗。另外,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公交汽車等公共場所內空氣混濁,不妨給孩子戴上小口罩。

3.臨床表現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熱。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膿血為主,便後又裡急後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⑵輕型(非典型菌痢):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僅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⑶重型:每天大便數10次,內有膿血,有裡急後重感,全腹劇痛,伴嘔吐、脫水、酸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⑷中毒型:多見於2-7歲兒童。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於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溫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症狀消失,大便鏡檢陰性,停藥後大便培養兩次陰性後,經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種物品。

⑶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不潔食物。

⑷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好糞便、水源。

5.治療

⑴中毒型:立即送醫院緊急處理。

⑵一般治療。

⑶抗生素治療。

麻疹

麻疹傳染性極強,易感者多為兒童。

1. 臨床表現

患者初期症狀和感冒差不多,發熱3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首先起於耳後、髮際處,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漸脫屑消退,逐漸康復。

2. 預防措施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沒有特效藥物,主要是護理好患者,減少併發症,寢室要溫暖、濕潤、空氣清新,光線不宜過強。定時通風換氣,要用溫水清洗顏面、眼鼻分泌物,定時用鹽水或漱口水漱口。

(風疹與麻疹的區別:手腳心沒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婦得後易使胎兒畸形。)

 給父母的建議: 

1) 未雨綢繆,請做好入園前的準備。 平時要注意讓孩子鍛煉身體,春秋季多曬太陽、冬季可以做空氣浴。 “灌輸”上幼稚園的好處,調整心理。 早日讓孩子學會咀嚼,使他容易適應幼稚園的飲食。 可以提前一兩個月開始,調整孩子生活和作息,使孩子的生活逐漸接近幼稚園的狀況,例如按時起床、吃飯、午睡等。同時注意培養孩子吃飯、洗手、穿鞋等能力。 

) 入園了,請注意及時幫助孩子調整 配合幼稚園及早改掉孩子不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噴嚏要用手帕或餐巾紙捂住嘴巴,不要對著別人打;用紙巾擦鼻涕,不要用手擦,擦完丟進垃圾桶等。儘量切斷細菌病毒的傳播途徑。 在家時,父母要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杜絕暴飲暴食。幼稚園每日食譜提供的熱量可以達到全天所需要熱量的75%—80%。如果孩子吃得比較好,回家後吃晚餐正常量的1/3就可以了。晚上睡覺前可以喝一瓶牛奶,零食一定要少吃。 隨著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孩子的穿著也要及時改變。大人穿多少,孩子就穿多少,不需要多穿。做活動量大的遊戲時,可以讓孩子脫掉過多的衣服。 輔助心理輔導,幫助孩子儘早脫離“分離焦慮期”。 

3) 如果孩子病了…… 要小心分辨孩子“不舒服”的具體情況。 建議:根據計畫免疫程式和當地流行病規律,及時給孩子預防接種,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尤其在流感的高發季節來臨前,要接種流感病毒疫苗。另外,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公交汽車等公共場所內空氣混濁,不妨給孩子戴上小口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