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大班繪本活動 《公主殿下來的那天》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繪本畫面, 嘗試排一排、比一比, 初步掌握比較物體面積大小的方法。

2.大膽表述自己的觀察和操作結果, 樂於思考, 喜歡閱讀。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

觀察繪本畫面, 知道並理解比較物體面積大小的方法。

活動難點:

嘗試排一排、比一比, 初步掌握比較物體面積大小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開頭, 引出“比較”的話題。

1.出示課件。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 名字叫《公主殿下來的那天》, 你們想不想一起來看一看呢?”

2.講述故事的開頭:一天, 村長接到通知說:公主殿下要來村莊遊玩,

Advertisiment
但如何更好的招待公主是村長最頭疼的事, 誰來幫他出出主意?

3.師:“村長的孫女小燈籠也給他出了個好主意, 於是他召集來村民, 他會跟村民們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

4.師:“他們想怎麼招待公主呀?”

5.師:“可是村民們都認為自己的東西最大最好, 那怎麼選呀?”

6.師:“村長說要比較一下, 你有什麼好辦法比較幾樣東西的大小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比較物體大小的不同方法。

二、觀察操作結合, 學習“比較”的方法。

1.放坐墊, 比較兩張床的大小。

(1)師:“首先, 他們要幫公主選一張最大的床, 村長想到了一個比較的好方法, 他請小燈籠搬來了好多一模一樣的坐墊, 他會怎麼用它來比較呢?仔細看好咯。 擺好了,

Advertisiment
誰來說說看我是怎麼擺放坐墊的?數數看這張床上放了幾個坐墊呀, 這張床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擺上坐墊, 一起數一數。 那哪張床大呢?”

(2)小結:鋪的坐墊越多, 床就越大。

2.放手帕, 比較三面鏡子的大小。

(1)師:“聽說公主殿下長得非常漂亮, 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照鏡子了, 那你們猜猜看他們接下來要幫公主殿下選什麼呀?”

(2)師:“對了, 選鏡子, 這裡有幾面鏡子?(三面)如果請你選一樣東西來比, 你會選什麼?村長讓小燈籠拿黃黃的手帕來比?誰來幫我擺滿第一(二、三)面鏡子?原來同樣一塊手帕, 我們可以變換方向擺。 我們一起數一數。 ”

(3)師:“誒, 大家都發現了, 兩塊鏡子同樣大, 我們應該怎麼選呢?別著急, 我們看小燈籠是怎麼選的。 原來她要幫公主殿下選一塊又大又乾淨的鏡子,

Advertisiment
這樣公主殿下就會更開心了。 ”

3.放餐盤, 比較三張餐桌的大小。

(1)師:“接下來, 他們要幫公主殿下選一張最大的餐桌, 這次他們選了長方形的餐盤來比, 我們一起數數看第一張餐桌上放了幾個餐盤。 除了一個一個數, 我們還可以幾個幾個數?一起來試一下, 我們再加大點難度, 我們來三個三個數, 從來沒這麼數過, 我們來挑戰一下好不好?給公主殿下選的最大的餐桌我們也選好了。 ”

(2)小結:原來, 比較幾個物體的大小的時候, 可以選用一些一模一樣的東西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一排, 擺放整齊, 然後數一數, 數量多的面積就大。

三、幼兒操作, 掌握比較的方法。

1.師:“我們剛剛為公主殿下選好了哪些東西呀?我們還要為公主殿下選一扇最大的窗戶、鋪一塊最大的地毯、挑一種最大的餅乾。

Advertisiment
”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並記錄數量。

四、引導幼兒比一比、選一選。

1.師:“你們都擺好、貼好了嗎?那誰來說說你測量的結果呢?最大的東西找到了嗎?我們一起來選一選。 ”

2.師:“今天, 我們和小燈籠、村長一起為公主殿下準備好了最大最好的物品, 公主一定非常開心, 我們快一起去迎接公主殿下的到來吧。 ”

教學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讓幼兒在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能夠激發和保持幼兒對數學學習的持久動機和興趣, 具有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公主殿下來的那天》是一本融匯了物體面積比較的數學知識在其中的繪本。

Advertisiment
公主殿下要來村莊, 哪些最大最好的物品可以讓公主用, 成了整個繪本的主線索。 一個故事聽下來, 一本繪本欣賞下來, 通過觀察和操作, 幼兒逐漸掌握了比較物體面積的方法。

本活動我以白板課件的形式進行呈現, 幼兒既能觀察、欣賞到繪本故事的畫面內容, 結合我的現場講述與播放錄音的形式, 幼兒能清楚的理解故事內容, 又能通過白板操作演示、個別幼兒操作示範將活動重難點逐步突破, 幼兒能更直觀的感受到並初步掌握比較的相關技能, 通過多媒體的介入, 幼兒更感興趣, 從而得到情感、樂趣方面的滿足。

本活動我進行了兩次磨課, 一次正式組織教學。 在第一次磨課時發現,我所說的引導語與繪本內容結合還不夠緊密,到活動後段就基本都是側重比較,與繪本故事脫離開來;準備的操作材料難度差距比較大,“選餅乾”的難度比較大,沒有一個幼兒能準確的擺放、粘貼比較材料以及所需粘貼的個數較多,導致活動用時過長,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修改,將引導語進行再思考,儘量圍繞繪本的主題與主人公展開,操作材料也進行了修改——將比較物件面積縮小。

在幼兒操作之前也對最難的比較——“選餅乾”操作進行了示範、講述。如此進行了第二次磨課,用時還是有些長,因此我將材料對半分,每個幼兒測量一個物品,兩個幼兒的測量結果結合在一起方能知道選擇結果。在第二次磨課中還發現了繪本中的圖片——兩張床的大小懸殊過大,以致不用比較都能知道哪張床大,因此我對課件中的床的大小進行了修改,在一系列的修改後,我進行了正式教學。

在正式教學過程中,環節開展的比較順利,幼兒也很配合,大多數幼兒都能結合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並回答,活動用時也比較適宜,但是在選擇評價環節,由於在示意圖上沒有標上序號導致我提問時幼兒不能很好的反應出自己操作的是哪一個物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細心,爭取考慮更全面一些。

在第一次磨課時發現,我所說的引導語與繪本內容結合還不夠緊密,到活動後段就基本都是側重比較,與繪本故事脫離開來;準備的操作材料難度差距比較大,“選餅乾”的難度比較大,沒有一個幼兒能準確的擺放、粘貼比較材料以及所需粘貼的個數較多,導致活動用時過長,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修改,將引導語進行再思考,儘量圍繞繪本的主題與主人公展開,操作材料也進行了修改——將比較物件面積縮小。

在幼兒操作之前也對最難的比較——“選餅乾”操作進行了示範、講述。如此進行了第二次磨課,用時還是有些長,因此我將材料對半分,每個幼兒測量一個物品,兩個幼兒的測量結果結合在一起方能知道選擇結果。在第二次磨課中還發現了繪本中的圖片——兩張床的大小懸殊過大,以致不用比較都能知道哪張床大,因此我對課件中的床的大小進行了修改,在一系列的修改後,我進行了正式教學。

在正式教學過程中,環節開展的比較順利,幼兒也很配合,大多數幼兒都能結合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並回答,活動用時也比較適宜,但是在選擇評價環節,由於在示意圖上沒有標上序號導致我提問時幼兒不能很好的反應出自己操作的是哪一個物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細心,爭取考慮更全面一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