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

​ 風濕性疾病的臨床特點有別于成人。 一些兒童風濕性疾病的全身症狀較成人明顯, 如全身性起病型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 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病程較急, 預後較成人差。 與多數成人風濕性疾病的慢性過程不同, 川崎病和過敏性紫癜很少復發。

​ 類風濕性關節炎(JRA)是兒童時期以慢性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該病命名繁多, 2001年國際風濕病聯盟兒科委員會將該病統一稱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已在許多國家使用。 其臨床表現不同于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 全身症狀更為明顯。
Advertisiment
JRA國外發病率約為113/10萬, 占全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5%。
​ 一、症狀體征
​ 發病年齡
​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集中於2—3歲和9—12歲, 形成兩個發病高峰。 按起病形式、臨床經過和預後不同, 可分為3型。
​ 全身型
​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幼年者為多, 無性別差異。 約占JRA的20%。 馳張型高熱是此型的特徵, 體溫每日波動在36℃—40℃之間, 病兒發燒時呈重病容, 熱退後玩耍如常。 發熱持續數周至數月。
​ 約95%的病兒出現皮疹, 呈淡紅色斑點或環形紅斑。 見於身體任何部位, 可有瘙癢。 皮疹于高熱時出現, 熱退步後面消失, 不留痕跡。 局部取暖或外傷心也許可誘發皮疹。
急性期常因全身症狀而忽視了關節痛或一過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得到病程數月或數年後關節症狀才能為主訴。
Advertisiment
約25%的病兒最終發展為慢性多關節炎。
​ 約85%為有肝、脾及淋巴結腫大所致。 偶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表現為驚厥, 行為異常和腦電圖異常。 長期疾病反復發作可致發育延遲。 全身型JRA復發的間隔時間難以預測, 多在青春期後不再復發。
​ 多關節炎型
​ 5個或5個以上關節受累, 女性多見, 先累及大關節如踝、膝、腕和肘常為對稱性。 表現為關節腫, 痛、而不發紅。 早晨起床不是關節僵硬(晨僵)是為特點。 隨病情進展逐漸累及小關節:波及支趾關節時, 呈現典型梭型腫脹, 累及顳頜關節表現為張口困難, 幼兒可訴耳痛, 病程長者, 可影響局部發育出現小頜畸形, 累及喉杓(環狀軟骨—杓狀軟骨)和致聲啞、咽喉鳴和飲食困難, 累及頸椎可致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制,
Advertisiment
髖關節受累者可致故骨壞死, 可發生永久性跛行。 疾病晚期受累關節最終發生強直變形, 關節附近及熱萎縮, 運動功能遭受損壞。

​ 本型可有全身症狀, 但不及全身型嚴重, 如低熱、全身不適, 生長遲緩、輕度貧血。 體格檢查可發現輕度肝脾和淋巴結腫大。
​ 根據血清類風濕因數是否陽性, 可分為兩個亞型:
​ 1.類風濕因數陽性 占JRA的5%—10%, 起病于年長兒, 類風濕結節常見(表現類似于風濕性皮下小結)。 關節症狀較重為其特點。 半數以上出現關節強直變形。 約75%的病例抗核抗體陽性。
​ 2.類風濕因數陰性 占JRA的25%—30%, 起病於任何年齡, 類風濕結節少見。 關節症狀較輕, 僅約10%—15%發生關節強直變形。 約15%的病例抗核抗體陽性。
少關節炎型
​ 受累關≦4個者,
Advertisiment
稱為少關節炎型。 踝、膝等下肢大關節為好發部位, 常呈不對成們不。 若病程已逾6個月, 少關節炎型不可能再轉為多關節炎型。 按臨床表現和預後, 可分為2個亞型。
​ 1.少關節Ⅰ型 約占JRA的25%—30%, 以幼年女孩多見, 有關反復慢性關節炎, 但不嚴重, 較少致殘。 一般不發生骶髂關節炎。 約半數發生單側或雙側慢性虹膜睫狀體炎, 早期只有用裂隙燈檢查才能診斷。 後期可因虹膜後位粘連, 繼發性白內障和青光眼而致永久性視力障礙甚至失明。 此型全身症狀輕微。
​ 2.少關節炎Ⅱ型 占JRA的15%, 男孩居多年齡常大於8歲, 累及膝、踝等下肢大關節。 早期不影響骶髂關節, 但部分病例於後期可致骶髂關節炎和肌腱附著處病變。 部分病人發生自限性虹膜睫狀體炎,
Advertisiment
少有永久性視力損害。 少有全身症狀。
​ 以往認為JRA少關節炎Ⅱ型包括強直性脊柱炎, 但目前已經講話其列為獨立的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的特點為:幾乎100%的病例HLA—B27抗原陽性及有陽性家族史。
​ 二、病因
​ 1.感染因素
​ 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與多種因素如感染、免疫及遺傳有關。 感染因素曾有報導指出細菌如鏈球菌、耶爾森菌、志賀菌、空腸彎麴菌、沙門菌屬等, 病毒如細小病毒B19、風疹、EB病毒等, 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與本病有關, 但都不能證實是誘導本病的直接原因。

​ 2.免疫因素
​ (1)病人血清中存在類風濕因數, 它是一種巨球蛋白, 即沉澱係數為19S的IgM, 能與變性的IgG相互反應, 形成免疫複合物, 沉積於關節滑膜或血管壁, 通過補體系統的啟動, 和粒細胞、大單核細胞溶酶體的釋放,引起炎體組織損傷。
​ (2)患者血清及關節滑膜中補體水準下降,血清IgA,IgM,IgG增高。部份病人抗核抗體滴度升高。
​ (3)外周血CD4+T細胞克隆擴增。
​ (4)炎症性細胞因數明顯增高,尤以TH1類細胞因數為著。
​ 3.遺傳因素
​ 遺傳因素關於遺傳學背景研究最多的是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具有HLA-DR4(特別是DR1*0401)、DR8(特別是DRB1*0801)、DR5(特別是DR1*1104)位點者是JRA的易發病人群。其他與JRA發病有關的HLA位點為HLA-DR6、HLA-A2等。
​ 綜上所述,JRA的發病機制可能為細菌、病毒的特殊成分,如超抗原-熱休克蛋白作用於具有遺傳學背景的人群,通過具有可變區β鏈結構的T細胞受體(TCR),直接啟動T細胞,使其活化、增殖和分泌大量炎症性細胞因數,引起免疫損傷。
​ 三、治療方案
​ 1.一般治療
​ 鼓勵患兒參加適當的運動,採用醫療體育、理療等措施減輕關節強直核軟組織攣縮。
​ 2.抗JRA藥物治療
​ 大劑量IVIG治療難治性全身發病型JRA的療效尚未能得到確認。抗TNFα單克隆抗體(每次10mg/kg,一週一次或二次)有明顯的退燒及緩解作用。該藥雖能明顯緩解全身症狀,但對關節炎症改善不明顯。

​ 3.“金字塔”治療方案
​ 即以NSAID為一線藥物,以青黴胺、磺胺柳氮吡啶、抗瘧藥,金製劑等慢作用藥物(SARD)為二線藥物,糖皮質激素,甲氨喋呤、免疫抑制劑和正在進行臨床驗證的藥物為三線藥物。治療從一線開始,反應不佳再逐漸使用二、三線藥,構成一個選藥“金字塔”。
​ 4.“降價治療方案”
對於頑固性、危及生命者、嚴重關節併發症及糖皮質激素撤減困難者可儘早採用絡合治療(NSAID+MTX,或NSAID+MTX+糖皮質激素,或糖皮質激素+MTX)以求儘快控制病情。此後再逐漸減少藥物品種和劑量,撤藥次序首撤激素和NSAID,而慢性作用藥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羥基喹啉、青黴胺、金製劑和MTX可用於長期維持治療。 和粒細胞、大單核細胞溶酶體的釋放,引起炎體組織損傷。
​ (2)患者血清及關節滑膜中補體水準下降,血清IgA,IgM,IgG增高。部份病人抗核抗體滴度升高。
​ (3)外周血CD4+T細胞克隆擴增。
​ (4)炎症性細胞因數明顯增高,尤以TH1類細胞因數為著。
​ 3.遺傳因素
​ 遺傳因素關於遺傳學背景研究最多的是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具有HLA-DR4(特別是DR1*0401)、DR8(特別是DRB1*0801)、DR5(特別是DR1*1104)位點者是JRA的易發病人群。其他與JRA發病有關的HLA位點為HLA-DR6、HLA-A2等。
​ 綜上所述,JRA的發病機制可能為細菌、病毒的特殊成分,如超抗原-熱休克蛋白作用於具有遺傳學背景的人群,通過具有可變區β鏈結構的T細胞受體(TCR),直接啟動T細胞,使其活化、增殖和分泌大量炎症性細胞因數,引起免疫損傷。
​ 三、治療方案
​ 1.一般治療
​ 鼓勵患兒參加適當的運動,採用醫療體育、理療等措施減輕關節強直核軟組織攣縮。
​ 2.抗JRA藥物治療
​ 大劑量IVIG治療難治性全身發病型JRA的療效尚未能得到確認。抗TNFα單克隆抗體(每次10mg/kg,一週一次或二次)有明顯的退燒及緩解作用。該藥雖能明顯緩解全身症狀,但對關節炎症改善不明顯。

​ 3.“金字塔”治療方案
​ 即以NSAID為一線藥物,以青黴胺、磺胺柳氮吡啶、抗瘧藥,金製劑等慢作用藥物(SARD)為二線藥物,糖皮質激素,甲氨喋呤、免疫抑制劑和正在進行臨床驗證的藥物為三線藥物。治療從一線開始,反應不佳再逐漸使用二、三線藥,構成一個選藥“金字塔”。
​ 4.“降價治療方案”
對於頑固性、危及生命者、嚴重關節併發症及糖皮質激素撤減困難者可儘早採用絡合治療(NSAID+MTX,或NSAID+MTX+糖皮質激素,或糖皮質激素+MTX)以求儘快控制病情。此後再逐漸減少藥物品種和劑量,撤藥次序首撤激素和NSAID,而慢性作用藥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羥基喹啉、青黴胺、金製劑和MTX可用於長期維持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類風濕性關節炎腎損害什麼是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有慢性、多發性關節滑膜炎病史,表現為發熱,手、足及四肢關節僵直、紅、腫、變形及功能障礙。一部分患者在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金製劑時,很快出現腎臟損害加重,呈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綜合征、甚... [詳細答案]

  • 2回答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治療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以關節炎症為主的慢性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遊走性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晚期則表現為關節僵硬和畸形,功能喪失,導致殘疾.針對類風濕的治療,推薦中西醫結合方法,該... [詳細答案]

  • 5回答

    怎麼查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後,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症狀.一,藥物治療 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儘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 [詳細答案]

  • 5回答

    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價格

    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 [詳細答案]

  • 5回答

    類風濕性關節炎存活率

    易塞普的藥物,不是終身用藥的。按照療程用藥治療的。一般往往是採用其他常規用藥較為常用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