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小銜接的9個秘密!媽媽必備

孩子幼稚園畢業後, 家長面對幼升小的孩子是不是感到手足無措?看完這些, 也許你對幼小銜接就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第一個小秘密:

你的孩子, 如果在幼稚園階段, 輕輕鬆松地玩了3年。 沒有學過寫字, 沒有學過算術, 沒有學過英語。 那麼, 在他進小學後相當長一段時間, 一般情況下, 他都考不了高分, 不會給你帶去榮耀。

這時大家先要做好的幼小銜接準備。

既希望孩子在幼稚園玩得開心, 無憂無慮, 又希望孩子學一天, 就能超過別人在幼稚園學了一年的孩子, 這個假設太違反能量守恆原理。 上帝如果真答應了你的這個請求,

Advertisiment
估計他會在別的什麼地方關一扇窗。

不讓孩子提前學的好處很多, 連小學老師都是這麼說, 我就不一一羅列。 在我們家我看到的最大的好處是, 因為他不懂, 所以他很認真聽講, 很認真做作業, 通過自己的努力, 考試的分數一次比一次高, 他嘗到了認真聽講的好處, 認真做作業的好處, 更發現, 原來通過我的努力, 很難的東西可以變得很容易。 我們收穫的是健康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小秘密:

我接觸過很多小學老師, 他們傳遞的都是同一個資訊“他們不喜歡不重視孩子學習的家長”, 他們並不是討厭“學習成績不好孩子的家長”。 家長們以為如果自己孩子的分數低, 一定會被老師厭煩, 這是家長們的一個認識誤區。

Advertisiment
所以, 你需要讓老師們知道, 我的孩子現在分數低的原因, 我們正在努力趕上。 老師們特別喜歡這類家長, 哪怕他的孩子分數並不高。

要讓小學老師知道, 你的孩子在幼稚園沒有學過寫字和大量的計算。 並用語言和行動告訴老師, 我們正在很努力地追上大部隊。

現在的大潮流是孩子在幼稚園階段, 已經開始學習寫字和數學。 如果你的孩子是少數, 一定要找機會讓老師知道。

玉米班上有一個同學, 在上學前已經學了很多。 一年級的時候, 每次考試都能得高分, 玉米佩服得不得了, 因為他經常回來提這個孩子的名字, 所以我們也就跟著記住了。

到開家長會, 老師讀一串表揚的名單, 我都聽不到這孩子的名字,

Advertisiment
就覺得很奇怪, 不過當時大家都不熟, 也不好意思八卦。 後來, 聽一個認識的家長說, 這個孩子上課不認真, 影響周圍的小朋友, 老師煩得很, 跟家長溝通, 家長覺得我們家孩子就是聰明, 不聽也都會, 每次都能考高分, 所以也不管不問。 老師對這一家人煩得不行。

三年級真是個分水嶺, 這個孩子成績現在早就已經落到中等偏下的位置。

第三個小秘密: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學前沒有考過試, 他剛進學校, 你已經陪他一起很認真地複習了, 卻拿回一張很低分數卷子, 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麼叫考試。 在和他訂正知識點前, 先和他一起搞明白, 考試是什麼東西。

“ 考試”的正確概念和a, o, e一樣, 不會自然而然地跑到孩子的腦子裡。

Advertisiment

我就遇到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 一個孩子, 班裡考英語, 他交了一張空白卷子上去。 媽媽覺得奇怪, 明明昨天在家和他一起複習他都會啊, 怎麼卷子上一個字都沒寫呢?回家後, 媽媽問孩子, 孩子說:我做了呀, 我把所有老師紙上寫的那些都讀了一遍, 空出來的, 我都讀了。

原來, 孩子的學校要求一年級的孩子不留書寫的作業, 每天回家的作業只有讀, 讀過就算完成了。 孩子以為發了考試卷, 把卷子讀一遍, 連需要填空的, 上面沒有寫的都讀了, 就算是完成了。

這是個好孩子, 一個考了零分沒有哭天搶地, 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是會的, 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一個好媽媽, 一個看著一張零分試卷仍然能很平靜不發飆。

找到了原因,

Advertisiment
咱下次再來。 人就是這樣慢慢長大, 不是嗎?

第四個小秘密:

進小學的頭一年, 無論如何,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讓你難堪的事情, 請不要對孩子發火, 更不要讓孩子難堪。 如果一年實在堅持不了, 請堅持一個學期。 如果一個學期都堅持不了, 請至少堅持三個月。

至少堅持三個月, 是因為這時候大部分學校, 已經完成了一次期中試, 這次考試, 能讓你看到你們的努力結果, 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

如果你的孩子, 在入學前沒有學習過小學的內容, 他掌握知識需要的時間肯定比已經學過的孩子要長。 所以, 我們不能以今天老師教了, 怎麼別的孩子會了, 你還不會, 來要求孩子。

但是, 期中考試(如果老師不超學習大綱的話), 考核的是孩子在這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果, 這個階段拉得比較長,上學前沒有學過的孩子,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反復,如果方法得當,也都會得七七八八了。但是課堂小測驗,當天的作業,就比較難能反應出孩子的努力過程。

家長平靜堅持的時間越長,你和孩子的收穫就會越多。這個世界上,有一條規律適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第五個小秘密:

老師喜歡會聽課,思維活躍,願意守規則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績不是最好。

0到6歲,我們沒讓孩子寫字,沒有讓他們去學數學,那讓孩子學了什麼?我們教會了他們傾聽,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教會他們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壞環境。

第六個小秘密:

給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們傻玩六年,玩的這六年,要建構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著玩,上學自然就能學好,那大山裡的孩子學習應該最沒問題。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我們的教育方向就是觀察孩子,幫助孩子,使孩子的成長朝向易於生存的方向,朝向將來社會所需的人格品質的建構。我們知道環境對兒童人格形成的影響與遺傳的影響是同等大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們所設計的環境因素完全由兒童決定。

實際上它是在我們的教育理念支援之下,根據孩子在環境中的發展狀態不斷調整——反思——再調整而來的,是我們與孩子共同創作的,同時它又反作用于我們和孩子。我們教育的目標是具體的,不是一個“良好人格”和“易於生存”這樣的詞就能解釋了的。

這個目標共有十五個專案:

(一)使孩子成為他自己

(二)使孩子成為具有感受力的人

(三)對人類有利的審美觀

(四)天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的欲望

(五)天然的對工作熱愛

(六)使人類發展的質疑和解疑特質

(七)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八)對人類文化和自然具有同等的興趣

(九)頭腦清楚

(十)站在自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和判斷

(十一)無意識的對群體的興趣

(十二)有進入主流教育的適應能力

(十三)易於適應環境

(十四)崇尚真理、堅守原則的素質

(十五)抗衝突能力

真正會玩的孩子,都有很強的探索精神,專注力一般會比較好,也不用特別擔心他的學習,哪怕暫時落後一點也沒關係,人生就是一個長跑的過程,看的是誰的後勁足。所以在上小學之前,先培養孩子學會玩很重要。

玩和學本身不是對立的。如果沒有大人的不當干涉,對於一個小朋友來說,單腳跳和做數學題一樣快樂,畫畫和寫字各有樂趣。都是不同年齡段自然而然會發展出的能力。當然,這需要我們成年人為孩子準備合適的環境,能夠提供適當的材料,提供適當的幫助。

第七個小秘密:

如果你自己曾經對學習和分數產生過恐懼,那麼你有很大的機會把這種焦慮移情到孩子身上。當你相信學習並不難,分數並不是唯一衡量成功的標準,可能焦慮會隨之而散。

在幼兒階段中,如果家長和老師很少對孩子評價的話,孩子會處於一種很懵懂的狀態。孩子上小學了,哪怕他考試考得不是很好,一般也不會對分數很敏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焦慮,很放鬆,孩子一般就不會對分數敏感焦慮。這是已經從我們兒子幼稚園畢業的家長,跟我們談的經驗。

第八個小秘密:

孩子就象剛出生時,不知道什麼是蘋果一樣,他剛剛上學也不知道什麼叫分數。你對孩子拿到的有分數試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怎麼認識考試分數。一邊吃著蘋果一邊表現出愉悅和一邊吃蘋果一邊表現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資訊會完全不同。好分數你表現的異常欣喜和低分數你表現的沮喪憤怒,同樣傳遞的是分數是個神奇的東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識點,那麼請對任何分數都保持平常心。

這個秘密潛在的內容:1、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學前就給孩子建構好相應的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把幸福感不要建立在老師的重視上;比如在孩子的相應敏感內培養起孩子閱讀的興趣;比如幫孩子建立足夠的自信心;比如在玩中讓孩子學到一些東西……2、在孩子出現這個問題之後,家長要坦然面對,幫孩子去解決,去適應,而不是自責、難過!

第九個小秘密:

你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它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你養的這個普通人,他不會因為校規要求不能留長髮而跳樓,不會因為得不到愛而去寄情網路,不會因為別人說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癮,他的心裡永遠會給家留一個角落,他熱愛生活。

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們想,孩子只要健康就好,當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我們想,孩子只要快樂就好。

孩子大了,我們是否還在為我們的初衷而努力?

這個階段拉得比較長,上學前沒有學過的孩子,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反復,如果方法得當,也都會得七七八八了。但是課堂小測驗,當天的作業,就比較難能反應出孩子的努力過程。

家長平靜堅持的時間越長,你和孩子的收穫就會越多。這個世界上,有一條規律適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第五個小秘密:

老師喜歡會聽課,思維活躍,願意守規則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績不是最好。

0到6歲,我們沒讓孩子寫字,沒有讓他們去學數學,那讓孩子學了什麼?我們教會了他們傾聽,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教會他們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壞環境。

第六個小秘密:

給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們傻玩六年,玩的這六年,要建構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著玩,上學自然就能學好,那大山裡的孩子學習應該最沒問題。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我們的教育方向就是觀察孩子,幫助孩子,使孩子的成長朝向易於生存的方向,朝向將來社會所需的人格品質的建構。我們知道環境對兒童人格形成的影響與遺傳的影響是同等大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們所設計的環境因素完全由兒童決定。

實際上它是在我們的教育理念支援之下,根據孩子在環境中的發展狀態不斷調整——反思——再調整而來的,是我們與孩子共同創作的,同時它又反作用于我們和孩子。我們教育的目標是具體的,不是一個“良好人格”和“易於生存”這樣的詞就能解釋了的。

這個目標共有十五個專案:

(一)使孩子成為他自己

(二)使孩子成為具有感受力的人

(三)對人類有利的審美觀

(四)天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的欲望

(五)天然的對工作熱愛

(六)使人類發展的質疑和解疑特質

(七)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八)對人類文化和自然具有同等的興趣

(九)頭腦清楚

(十)站在自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和判斷

(十一)無意識的對群體的興趣

(十二)有進入主流教育的適應能力

(十三)易於適應環境

(十四)崇尚真理、堅守原則的素質

(十五)抗衝突能力

真正會玩的孩子,都有很強的探索精神,專注力一般會比較好,也不用特別擔心他的學習,哪怕暫時落後一點也沒關係,人生就是一個長跑的過程,看的是誰的後勁足。所以在上小學之前,先培養孩子學會玩很重要。

玩和學本身不是對立的。如果沒有大人的不當干涉,對於一個小朋友來說,單腳跳和做數學題一樣快樂,畫畫和寫字各有樂趣。都是不同年齡段自然而然會發展出的能力。當然,這需要我們成年人為孩子準備合適的環境,能夠提供適當的材料,提供適當的幫助。

第七個小秘密:

如果你自己曾經對學習和分數產生過恐懼,那麼你有很大的機會把這種焦慮移情到孩子身上。當你相信學習並不難,分數並不是唯一衡量成功的標準,可能焦慮會隨之而散。

在幼兒階段中,如果家長和老師很少對孩子評價的話,孩子會處於一種很懵懂的狀態。孩子上小學了,哪怕他考試考得不是很好,一般也不會對分數很敏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焦慮,很放鬆,孩子一般就不會對分數敏感焦慮。這是已經從我們兒子幼稚園畢業的家長,跟我們談的經驗。

第八個小秘密:

孩子就象剛出生時,不知道什麼是蘋果一樣,他剛剛上學也不知道什麼叫分數。你對孩子拿到的有分數試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怎麼認識考試分數。一邊吃著蘋果一邊表現出愉悅和一邊吃蘋果一邊表現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資訊會完全不同。好分數你表現的異常欣喜和低分數你表現的沮喪憤怒,同樣傳遞的是分數是個神奇的東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識點,那麼請對任何分數都保持平常心。

這個秘密潛在的內容:1、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學前就給孩子建構好相應的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把幸福感不要建立在老師的重視上;比如在孩子的相應敏感內培養起孩子閱讀的興趣;比如幫孩子建立足夠的自信心;比如在玩中讓孩子學到一些東西……2、在孩子出現這個問題之後,家長要坦然面對,幫孩子去解決,去適應,而不是自責、難過!

第九個小秘密:

你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它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你養的這個普通人,他不會因為校規要求不能留長髮而跳樓,不會因為得不到愛而去寄情網路,不會因為別人說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癮,他的心裡永遠會給家留一個角落,他熱愛生活。

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們想,孩子只要健康就好,當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我們想,孩子只要快樂就好。

孩子大了,我們是否還在為我們的初衷而努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