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升小的學生家長需瞭解這6大方面

幼升小”對於寶寶來說, 是一次挑戰, 同時, 對於媽媽來說, 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如何讓寶寶成功的從幼稚園過度到小學呢?
幼稚園大班是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的一個轉折時期, 也是孩子從遊戲階段到學習階段的轉折時期。 如何幫助孩子能夠更好的度過這樣的一個轉型呢?下面我們來瞭解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成長特徵。

幼升小, 寶寶的自我評價能力提升 1、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增長
這個階段的幼兒已經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情感的表現, 比如, 在參加戶外活動時摔疼了, 他能忍著不哭,
Advertisiment
課上自己表現不好被老師批評或自己的好朋友不跟自己玩時會感到難受和不安等等。 5、6歲幼兒的情感雖然仍會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但他們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 要是讓讓他們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時他們會表現得很盡職。
2、自我評價能力逐步發展
到了大班之後經常可以聽到孩子在大家面前評價自己說:“我會唱歌跳舞, 但是畫畫不行。 ”或者是一些:“我兒歌念的好, 可是我不會唱……”5歲以後, 幼兒的個性特徵有了較明顯的表現, 其中最突出的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也就表現為幼兒的自我評價。
3、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明顯提高
一階段的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較前更獨立了, 他們能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衣服,
Advertisiment
獨立吃飯並自己整理桌面, 也能不影響別人安靜地入睡。 通過老師的鼓舞, 他們也喜歡參與成人的勞動, 在家裡會掃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 在幼稚園裡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值日生勞動等, 並能表現出一定的責任感。
4、合作意識逐漸增強
案例:在一個大班教師裡, 幼兒每七人一組進行自由組合。 由於班內女孩多男孩少, 因此其中有兩組的幼兒都是女孩。 當其他五組幼兒從分配角色, 選擇道具進入表演後, 可這兩組還沒開始, 在角色分配上發生了爭執。 每組至少有三人在爭奪“公雞”的角色, “狐狸”和“講述者”則沒人願意承擔。 老師問其中一組“你們一組怎麼還沒開始?”遠遠說:“他們都要扮公雞, 沒人扮狐狸、講故事。
Advertisiment
”“那你們再想想辦法, 怎樣做才可以玩得起來?”可他們還是誰都不讓步。 當其他組的小朋友已經表演完, 可這兩組還沒結果。 孩子們回到座位, 老師請全是男孩的一組幼兒上來表演, 從角色分配、自我介紹開始到表演, 他們配合默契, 精彩的表演獲得大家陣陣掌聲。 在男孩們表演後, 老師組織幼兒討論:“為什麼他們會表演成功呢?”孩子們在討論中瞭解到相互謙讓是合作成功的好辦法。 當再次進行表演時, 每組幼兒都玩得很開心。
在相互交往中, 該年齡段的幼兒開始有了合作意識。 老師也會經常組織開展一些合作性的遊戲, 他們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 還會主動向其他夥伴介紹、解釋遊戲規則。
5、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案例:大班的小朋友非常的活躍與好動,
Advertisiment
往往不分場合的過度活躍, 在很多需要安靜的時候, 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和行為, 表現得十分隨意, 時常會給他人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例如:進入睡室不知道小聲說話, 他人講故事時不能堅持傾聽等等。 為此, 幼稚園教師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 教育孩子們在不同的場合應注意說話的音量, 活動中孩子們都能用語言說出什麼地方不能大聲喧嘩, 但在實際生活中, 孩子們可能會忘記了規則, 還需要教師提示, 不斷強化他們的規則意識。

幼升小 寶寶的規律意識逐步養成
大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逐步形成, 他們開始學習著控制自己的行為, 遵守集體的一些共同規則,
Advertisiment
比如, 在遊戲結束後, 主動會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處, 上課發言要舉手等等。 尤其是現在的大班第二學期的幼兒, 我發現他們特別喜歡玩規則的遊戲, 像一些體育遊戲、棋類遊戲之類的。 有時候在活動中個別幼兒違反了規則, 其他孩子就會“群起而攻之”。
6、動作靈活、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5歲幼兒的平衡能力明顯增強, 可以用比較複雜的運動技巧進行活動, 並且還能伴隨音樂進行律動與舞蹈。 手指小肌肉快速發展, 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運用手指活動, 例如, 靈活地使用剪刀, 會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種造型等, 還能正確地使用畫筆、鉛筆進行簡單的美工活動。
小編總結:讓孩子成功的“幼升小”, 家長需要考慮孩子的思想和意識, 當寶寶上小學後,他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他想穿什麼,吃什麼,都會自己說。這時候,媽媽們不要一味打壓,要鼓勵寶寶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寶寶真正的長大,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當寶寶上小學後,他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他想穿什麼,吃什麼,都會自己說。這時候,媽媽們不要一味打壓,要鼓勵寶寶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寶寶真正的長大,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