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升小不同於中式的西式教育

在孩子的世界裡, 一切東西跟人一樣, 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如何使孩子在幼升小的階段銜接得更加完善。
每到九月, 家有寶貝上小學的家長們都會忙得暈頭轉向, 培養習慣、保證安全、調理飲食, 哪一樣都不能少。 看看國外的家長在這個時期是怎麼做的, 然後聽聽國內專家的點評。
美國:授之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
1、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讓孩子在家中練習學校的作息時間;妥善保存孩子的疫苗接種、預防注射記錄, 定期帶孩子做基本健康檢查。

西方父母對待幼升小
2、培養孩子的社會性以及情緒的穩定性。
Advertisiment
和孩子分享今天發生的最特別的事;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讚美他的特別表現;教他適當表達心中情緒;在開學前後, 邀請班上其它孩子到家裡玩。
3、觀察孩子的學習方式與特質。 隨時問問孩子在學校看到什麼?或做了什麼?試著讓孩子練習“聽令行事”。
4、注意孩子的語言發展。 常常和孩子聊聊天, 每天讀書給孩子聽。
5、讓孩子多多瞭解他所處的世界。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文化、藝術、歷史、社會活動;當孩子問“為什麼”時, 反問“你覺得為什麼?”以瞭解孩子的想法。
6、多瞭解學校的規範。 和班主任老師談談你的期望, 瞭解各種科目的內容以及學習標準;借助角色扮演遊戲, 讓孩子體驗在學校可能面臨的問題。
德國:家園攜手,
Advertisiment
入學彩袋有驚喜
幼稚園除了組織孩子們參觀學校外, 還要去以下地方。
訪問警察局:瞭解犯錯誤和犯罪的區別, 知道做小學生以後就要遵守學校的校規, 什麼時候有為難的事情都可以打報警電話。
見識消防隊:接受防火教育, 瞭解火災的時候要保持冷靜, 躲在建築物的什麼位置最安全。 觀摩園丁的工作:瞭解植物的培育, 然後每人捧一個小花盆回家, 自己精心照料, 直到出苗、開花。
此外, 還有交通教育專家講座、語言發音專家測試等等。
父母除了為孩子買一隻各種文具配套齊全的書包外, 還會準備一個驚喜——入學彩袋:圓錐形的紙袋, 裡面裝有各種糖果甜點, 以及爸爸媽媽、親戚朋友贈送的小禮物, 像巨大的蛋筒霜淇淋,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都會抱著它去參加開學典禮, 興奮地期待著典禮結束後打開彩袋的那一刻。
國內專家分析與建議
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是不同的兩個教育階段, 一種是互動式學習, 一種是獨立學習, 兩者節奏上也有重要差異, 國外家長比較重視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國內的家長可借鑒這種開明的做法, 幫助孩子減緩從幼稚園到小學的坡度。

西方父母對待幼升小
建議學齡前期(3~6歲),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做事情得有始有終。 包括事情開始的準備和結束的收場。 開始可以在成人的帶領下完成, 逐漸過渡到獨立完成, 並變為一種習慣。
2、管理自己欲望和情緒的能力。 如:克制對別人的東西的佔有欲望;學習等待和輪流;懂得“夠了就不需要了”。
Advertisiment

3、閱讀習慣和表達能力。 親子閱讀時, 有意帶領孩子讀畫面旁的文字;外出時, 看路牌、看板、商店名、商品名稱和標價等, 輕鬆積累識字量;用開放式的提問, 讓孩子敘述所見所聞;多讓孩子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根據條件讓孩子接觸英語的聽讀環境。
4、好奇、好問, 不滿足一知半解的思維方式。 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不同的生活, 關心孩子的每一個提問, 並且有問必答, 滿足孩子的智力需求。 有時則可鼓勵孩子在自己的不斷操作中尋求答案。
中西方關於幼升小銜接的教育都有其好的方面, 我們要將其兩兩綜合, 取它最精華的部分, 這樣就能使孩子幼升小的銜接工作做到更好, 更完美, 也滿足每個家長與孩子都想要的結果。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