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急疹的中醫治療

【概述】

幼兒急疹為小兒常見的病毒性發疹性傳染病, 臨床以發熱3~4天, 熱退疹出為特徵, 多見於乳嬰兒,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但以冬、春季為多。 本病中醫稱“假麻”、“奶麻”。

【病因病理】

本病由疹毒時邪所引起。 疹毒時邪, 首襲肺胃, 蘊於肌表。 疹毒乃為風熱時邪, 故初期可見風熱表證。 疹毒內傳肺脾與氣血相搏, 正氣亢盛, 托毒外泄, 而見熱退疹透。

【診斷要點】

1.潛伏期大約10天, 多見1歲以內小兒。

2.起病急, 高熱持續3~4天后熱驟降而疹出。

皮疹為玫瑰紅色斑丘疹, 面部少, 軀幹多, 一天內迅速出齊。

3.化驗血白細胞減少。

【辯證分型】

Advertisiment

1.邪在表衛症狀:突然發熱, 持續不退, 汗出不暢, 咽紅煩躁, 精神良好, 舌苔薄白, 脈浮數。

證候分析:疾病初起, 疹毒襲于表衛, 故發熱咽紅, 精神稍煩等。 苔薄白, 脈浮數, 均為風熱在表之象。

2.熱退疹透症狀:身熱已退, 全身出現紅色玫瑰色小疹, 皮疹以軀幹為多, 納呆食少,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數。

證候分析:此為出疹期, 疹毒內傳肺脾, 與氣血相搏, 正氣亢盛, 托毒外達, 邪去熱情, 疹毒亦隨之透出。 脾胃運化失健, 故納呆食少。 舌紅, 苔薄黃, 脈數, 為餘熱未盡之象。

【分型治療】

1.邪在表衛治則:辛涼解表。

主方:銀翹散加減。

加減:嘔吐, 加薑竹茹3克、陳皮3克;腹瀉, 加焦白術6克、扁豆花6克;煩躁, 加鉤藤6克(後下)、磁石15克(先煎)。

主方分析:疹毒乃風熱時邪, 邪襲於表, 故宜辛涼疏解,

Advertisiment
用銀翹散治之。 方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竹葉清熱, 薄荷、淡豆鼓、荊芥辛涼解表, 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利咽, 蘆根清熱生津。

處方舉例:

銀花6克 連翹6克 薄荷3克(後下)牛蒡子6克 荊芥6克 板藍根15克 蒲公英9克甘草3克

2.熱退疹透治則:清熱解毒。

主方:清熱涼血東加減。

加減:口渴, 加石斛6克、蘆根15克;疹紅密, 加黃芩6克、丹皮6克。

主方分析:本證疹毒已透, 但餘邪未盡, 故用涼血解毒法。 方中生地、丹皮、赤芍涼血活血, 連翹、紫花地了清熱解毒, 甘草和中解毒。 諸藥配伍以清餘熱。

處方舉例:

生地6克 丹皮6克 赤芍6克 連翹6克紫花地丁9克 玄參6克 竹葉3克 甘草3克

【中成藥】

1.維生素C銀翹片 每日3次, 每次2片口服。

2.抗病毒口服液 每日2次, 每次1支口服。

【簡便方】

1.銀花6克,

Advertisiment
竹葉3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甘草3克, 水煎口服。

2.青黛3克, 地骨皮9克, 寒水石9克, 藿香9克, 每日1劑, 水煎內服。

【注意事項】

1.隔離病兒, 發現可疑患兒, 應隔離觀察7~10天。

2.安靜休息, 避免汗出當風, 注意營養, 飲食清淡。

3.高熱時, 可用退熱劑, 防止高熱抽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