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孩子解決情感傷害 無聲勝有聲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是覺得委屈的時候, 首先傾述的物件就是父母了。 孩子選擇跟父母傾訴, 因為父母是他們最信任的。 他們希望從父母這裡得到理解和支援, 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不是指責孩子不該抱怨, 應該積極面對。

女孩跑到房子外面尖叫並哭泣著說:“我討厭她, 我再也不要和她一起玩了。 ”然後停下腳步跟她的爸爸說發生了什麼事, 爸爸也仔細聽著。 女兒哭著把事情一五一十說給爸爸聽後, 爸爸明白了原來女兒被她的好朋友蒂娜給罵了, 所以女兒才那麼傷心。

接著女兒投入了爸爸的懷抱,

Advertisiment
像暴風雨般的大哭了一場。 爸爸也很寵愛並且心疼的抱著女兒。 一會兒, 女孩停止了哭泣, 並且高高興興的對爸爸說:爸爸, 你知道嗎?明天我要和蒂娜一起去海灘玩呢!我會向她道歉, 告訴她我以後再也不會破壞她堆好的東西了, 她肯定還會對我好的!

給予孩子關注、信任和尊重

為什麼事情最終的結果是那麼的美好, 女孩是如何擺脫她的怒火和傷心, 而意識到這件事情是她自己的原因呢?

第一, 關注。 當女兒像爸爸傾訴時的委屈, 爸爸很認真的聽女兒說, 充分的注意女兒的言語和情緒。

第二, 尊重。 女兒傾訴時, 爸爸並沒用給女兒建議、説明或是理智類的語言去打斷女兒的話, 而是感受女兒當時的感受。

第三, 信任。

Advertisiment
爸爸相信女兒所說的, 也相信女兒能自己控制住她的情緒。

認真傾聽而不是打斷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委屈時, 我們往往想到的是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或是分享智慧與建議, 而不是認真傾聽孩子說的是什麼。 而通常我們對孩子所說的作為回饋或是提出建議時, 就會說:你是不是也傷害她了?或者你那時怎麼不叫我?等等言語, 而這樣做的結果只會讓孩子更氣憤, 發更大的脾氣。 為什麼呢?跟孩子講道理或是提建議是沒有用的, 因為當我們跟孩子這樣說完後, 她氣憤的不是誰傷害她了, 而是我們為什麼不不認真聽她講然後去推斷出傷害她的人是誰。 事情上,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 當我們不做任何評論認真傾聽後,

Advertisiment
她自己能處理好她的情緒。

有時候沉默比說話更有效果

雖然通常沉默都被人們認為是不舒服的, 可有時候處理孩子情緒問題使, 沉默是最好的方法了。 保持安靜, 認真對待傾聽表露出信任、尊重和愛。 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很關心她的, 即使她的做法或者是行為是不正確的, 我們還是會包容她, 相信她, 孩子自覺地就會自我發現認識, 發現錯誤, 並及時改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