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父母要懂得體諒孩子, 在孩子努力過後並沒有達到理想結果的時候, 對孩子說你盡力就好, 讓孩子不要有太大的負擔。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你盡力了就行

1 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

當孩子做某件事的過程中有動搖時就應鼓勵說:你盡力了就行!

2 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芸芸雖然才11歲, 卻是一家夏令營的輔導員助手。 由於她待人公正、熱情, 做事細緻、周到, 這已經是第三次被聘到夏令營做助手, 照顧年幼的夏令營成員。 媽媽一向相信芸芸的自理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

Advertisiment
對她整個暑假都在夏令營生活很放心。 這天, 媽媽忽然接到芸芸的電話, 就很高興地問她情況怎麼樣, 可芸芸聽上去卻有些情緒不佳。

“有什麼不對嗎?”媽媽問。

“媽媽, 我們原來的輔導員走了, 新來的輔導員對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很厲害。 ”

“那麼, 她怎樣對你厲害了呢?”

“今天早晨, 我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我的隊員召集到早餐處, 她竟當著全隊人的面將我訓斥一番, 讓我在隊員面前抬不起頭。 ”芸芸的聲音有些沙啞了。

你盡力了就好

媽媽很為女兒難過, “你是義務去幫助他們的, 她沒有理由這樣對待你。 我馬上給你們的營長打電話, 叫她去同你的輔導員談談, 好嗎?如果不行的話, 不如辭了工作回家來, 反正假期裡應該休息一下。

Advertisiment

媽媽心疼女兒不無道理, 根據母親對女兒的瞭解, 她是個很讓人信得過的輔導員助手, 沒能按時召集隊員, 一定是有什麼原因在裡面。 輔導員不問青紅皂白當眾訓斥芸芸, 使她在自己的隊員面前失去威信, 的確有失考慮。 但媽媽在女兒面前這樣評論輔導員的行為, 會使芸芸更加認為自己是委屈的, 而不肯檢查自己有無責任。 輔導員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會進一步惡化, 從而對今後她們之間的工作關係不利。 畢竟媽媽只聽到女兒的一面之辭, 並不瞭解全部過程, 急於發表意見是不妥當的。 女兒與輔導員的關係如何, 要由她自己來處理。 媽媽在這裡不應介入其中, 剝奪女兒處理問題的權利。

當女兒向媽媽述說自己的遭遇時,

Advertisiment
媽媽當然不能毫無表示。 女兒感到委屈, 心情不佳, 媽媽應提供安慰與同情:“我可以理解, 你一定覺得很不好過。 但願同媽媽談談, 可以使你的心情好一些。 ”再往下, 媽媽可以做的是幫助女兒分析一下整個事件的始終, 讓女兒反醒一下自己可能有的責任, 同時也要對局勢的可能變化進行一些討論:“新輔導員可能是主觀了一些, 不注意態度。 但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相處, 也是你參加這項服務的目的之一。 如果你能夠想出辦法把與輔導員的關係處得融洽一些, 對你今後的工作會有好處, 也鍛煉了你與人相處的本領, 所以你應盡力地做好它。 你覺得如何呢?”這樣, 媽媽既給了芸芸一些十分切實的指導與幫助,
Advertisiment
又避免直接站到她的位置上替她處理問題, 給芸芸留下了思考和發展的空間。

後來, 得知女兒在夏令營期間圓滿地完成了營裡交給的任務時, 芸芸媽高興地對芸芸說:“你盡力就行!做得已經很不錯了!”

社會是現實的, 我們應當允許我們的孩子有機會接觸生活的各種側面並學會如何對付它們, 而不是將他們與真實隔離開來, 用我們的希望來操縱現實。 與社會現實相通的最關鍵的方面就是與各類人事打交道, 父母無疑應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 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 同時取優避劣。

小編總結: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高, 可以讓孩子做的好。 但在具體實行上要避免獨斷專行, 或幫孩子做主,

Advertisiment
剝奪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建立人際關係的機會。 應該讓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創造自己的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